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4月14日下午,华东师大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党总支与上海社科中心党总支、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党总支开展“学习二十大精神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联组学习会。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任小文,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郑崇选,华东师大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教授袁筱一作学习交流。来自三个党总支的40余位党员代表参加学习。会议由上海社科中心党总支书记徐婷婷主持。
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任小文做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的学习思考》的发言,谈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什么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如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等重大命题。中华大地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沃土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文化研究工作应更多地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层面和价值观层面,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型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作出贡献。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郑崇选做了题为《从自信到自信自强,我们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言,他提出深入理解二十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系统论述,要将其放在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文化新辉煌”的核心目标,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心任务的题中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标识。在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他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所要回答的时代课题,一是如何在现有文化发展基础上构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文明形态;二是如何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全面深入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五大重点任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本质属性。
华东师大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教授袁筱一结合华东师大思勉高研院16年来体制机制的探索,重点阐述了关于跨学科研究的思考。认为跨学科融合已成为人文社会学科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与此相连的还有全球化视野和面向未来的趋势。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者应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社会价值,使人文社会科学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她在发言中谈到,知识共享、突破边界是我们这个时代、各个界别共同的命题。针对学科之间的差异、学科内外的信任危机、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以及界面问题等跨学科研究的危机和困境,要探索建立不同学科间共同的研究目标和愿景,加强交流和沟通,打破学科壁垒,推动知识共享、突破边界。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在工作交流环节,《探索与争鸣》副主编李梅从风格定位、工作模块、成绩不足、投稿建议四个方面介绍了《探索与争鸣》的工作。《学术月刊》年轻编辑朱颖、王鑫则分别介绍了刊物历史,分享了部分栏目选稿用稿标准、初审要求等实务经验。
会上,华东师大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夏建国代表学院向上海社会科学馆赠送《吕思勉全集》,作为馆藏在社科大师展区展示。
徐婷婷在做会议总结时表示,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各项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当前,全党正自上而下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结合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与会各方将以此次联组学习为契机,加强理论联学、业务联动、党建联创,共同谱写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篇章,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联组学习会后,与会人员共同参观学习了马克思生平与著作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展、百年党刊珍本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