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思勉高研院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着力打造育人特色品牌。以上海市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跨学科卓越文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为抓手,协同专业院系深化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改革,举行“卓越育人大讨论”主题沙龙,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卓越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等研究生跨学科通识课程及《亚洲史导论》专家课程,承办“科技与人文”经典阅读征文大赛,支持师生开展“思勉人文研学活动”3场和新青年人文学术沙龙12期,促进研究生跨学科交流与成长。
本年度研究生发表科研成果17项(其中CSSCI来源期刊6项、权威A类期刊1项);2位博士生获得学校“优秀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资助;1位博士生获2023年全国高校法语专业第九届博士生论坛论文二等奖,2名硕士生获“华东师范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4名博士生赴东京大学等访学。
科研发表
胡晓敏:“食味”与“识人”的“世相”生成——《异秉》的叙事流变与汪曾祺的文体意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
李宏旭:清乾隆朝大小金川善后政策形成过程考论,《中国藏学》,2023年第4期。
李宏旭:茶马古道重镇化林坪:历史与变迁,《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10期。
刘艺:感知模式如何“考古”? ——走向技术感知与后人类主体性的生成,《天府新论》,2023年第5期。
刘艺:参与编写书籍《中国后人类文化年度发展报告2020-2021》,撰写报告关键词“后人类主义“,标题为《后人 类主义》,收录于其中,书籍已付梓,ISBN编号9787893878152。
刘艺:如何生态地观看地方——从阿德里安·伊瓦希夫的生态电影哲学到中国生态电影,《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14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张梦瑶:桓台方言平上合并与入声消变在连调中的历时涵义,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2023年7月第十三辑。
张执遥:《“中国来源”伪译〈僧侣〉与18世纪英国国教拯救观》,《中国比较文学》,2023年第4期(2023年10月)。
张执遥:《周作人〈哀弦篇〉的〈旧约〉引文来源考》,《圣经文学研究》第27辑,2023年7月)。
郑宁宁:参与翻译著作《哲学导言:交往理性五论》,译者:童世骏、应奇、郑宁宁,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年7月。
周敏秋:章太炎与中国现代方言学——〈新方言〉的方言调查方法探源,《中国文化》2023年春季号;
周敏秋:中外融贯,韵旋毂转:章太炎〈成均图〉图式研究,《章太炎研究》2023年创刊号;
周敏秋:刘献廷〈离骚经讲录〉考论,《贵州文史丛刊》2023年第3期;
周敏秋:章门弟子李恭〈覆顾颉刚先生〉函考释,《写本学研究》第三辑,商务印书馆2023年。
朱扬清:《“寻爱求真”亦苍凉——读陈建华《爱与真的启示:张爱玲的晚期风格》,《上海文化》,2023年第8期。
宗世龙:晚清民国禁烟戏综论,《文化遗产》,2023年第3期。
丁宇:《齐物论中的心喻与心论》,《国学论衡》,2023年10月刊。
科研立项
2位博士生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优秀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资助。
张执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十八世纪英国“中国来源”伪译研究》;
任丽平,中国史,《清朝治理青海的策略转变与民族格局变迁》。
论文获奖
袁丝雨博士生的论文« Du postcolonialisme au posthumanisme : le problème de la frontière dans Nulle part dans la maison de mon père et Klara et le soleil »(《从后殖民到后人类:论<在父亲的家中无容身之地>和<克拉拉与太阳>中的边界问题》)获“全国高校法语专业第九届博士生论坛”二等奖。
李瑞赟,中国史,2023届硕士毕业生,学位论文《乡国之间:变动时代的东北读书人金毓黻(1920-1949)》获评“华东师范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
赵文静,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23届硕士毕业生,学位论文《关联理论下对卡马拉·莱伊<德拉姆斯>中政治思想的解读》获评“华东师范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
国际访学
陈蕾,中国哲学,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日本东京大学访学;
郑宁宁,外国哲学,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学院访学;
任丽平,中国史,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蒙古国立大学访学;
丁宇,中国哲学,获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B类资助,赴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研究所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