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赟教授主持思勉人文思想节名家演讲第五讲
2019年4月22日下午,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少明应邀,做客“第五届思勉人文思想节”,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做题为“儒家伦理与人性的未来”的第五场名家演讲。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陈赟教授主持,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院长郁振华,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王玉琼,副院长方笑一,以及部分媒体和百余名听众参加。
陈少明教授主讲思想节名家演讲第五讲
陈少明教授从儒家的人性论谈起,他指出人性论是对人的界定或规范,它牵涉到要做什么样的人、做这种人的可能性的来源,以及建立什么样的人间秩序等问题。接着,他强调孟子的人性论重在揭示人与动物的差异,而荀子的人性论则既看到了人与动物的差异,也看到了人与动物相同的地方。他认为,科技革命促使我们反思人性的未来,并指出有两方面的科学技术会可能会对人性构成影响:一个是虚拟世界,一是生物科技。
在虚拟世界方面,陈少明教授举了“鬼屋”“虚拟火山车”“人工造梦”等具体的案例。这些技术的确引发了一些哲学问题,例如“身心同一性”的问题,但他并不特别担心虚拟现实,只是认为它的好处、危害和我们人类对待毒品、核技术是类似的。相比之下,他认为生物科技带来的问题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接下来,陈少明教授主要讨论了基因编辑、体外生殖和生命延长这三种生物技术带来的问题。在他看来,尽管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会导致少数人或少数国家的特权,但如果将人类对待核武器采取的权衡方法用在这方面,问题仍可以得到解决。他表示,自己最关心的是体外生殖以及长寿的问题。他认为,这两项技术会对人类的家庭结构、婚姻模式、道德感和伦理秩序产生直接的冲击,而这则可能导致人性的改变。最后,他讨论了儒家为何会反对人工婴儿。
现场互动环节
现场互动环节
互动环节中,现场听众提出了基因婴儿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的人禽之辨、机器人和人工婴儿的本质区别、人造的梦如果让人成瘾该不该限制、儒家伦理教育在中小学实现的可能性等问题,陈少明教授一一作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