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8日下午,“第五届思勉人文思想节”第二场主题论坛“网络时代的知识付费与知识获取”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举行。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探索与争鸣》杂志社联合举办,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方笑一教授、《探索与争鸣》杂志社主编叶祝弟共同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荣跃明、东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宋伟、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陈龙、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王迁、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刘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贵良等嘉宾参与讨论。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方笑一教授、《探索与争鸣》杂志社主编叶祝弟共同主持第五届思想节主题论坛第2场
论坛采用嘉宾轮流发言的形式,周志强教授结合亲身经历和体验,首先发言。他认为,知识越来越“反动”的时代到来了,知识权威主义的铁幕已经落下,能够在知识付费时代畅销的知识类型分别是实用主义知识、经验主义知识和权威主义知识。刘擎教授接着指出,目前知识付费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知识发布者的门槛大大降低,形成一个鱼龙混杂、又十分开放的市场;知识的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在某些方面知识被“扭曲”了。进而,他提出我们是否应对知识付费进行一些伦理上的要求这一问题。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强教授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刘擎教授发言
在荣跃明教授看来,知识付费是知识生产和知识消费上的结构性变革,通过分析网络文学从不被主流认可到反哺文化产业的案例,进一步指出知识付费会极大地推动知识生产,但同时也可能导致知识垄断现象的出现。因此,他呼吁各方面人士共同致力于重建有关知识付费的规则体系。郭强教授指出,当资本介入知识市场时,人文学者作为知识付费时代首批提供内容的人,应守住知识的窗口。宋伟教授则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认为知识付费现象本身是大势所趋,但学术界要对知识付费引发的问题予以警觉。陈龙教授认为,知识付费是现代性进程中的一种规定性、阶段性的发展,是媒介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带来的“奇观”。
![]() | ![]() | ![]() |
作为知识付费项目的参与者,文贵良教授认为知识付费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获取;但同时要保证知识内容的水准,警惕其中隐含的问题。王迁教授从经济学和法学的层面提出新颖的看法,他认为“法无禁止皆可为”,知识付费只要在法律允可的范围内进行,就是正当的、合理的行为和现象。他进而指出,我国著作权法鼓励知识的创作和传播,但同时要求先获得授权,再进行传播。
![]() | ![]() | ![]() |
嘉宾发言结束后,论坛进入自由讨论环节。各位嘉宾畅所欲言,互相切磋,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整场活动气氛热烈,嘉宾们角度各异,立场鲜明,讨论精彩纷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