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光在思勉思想节主讲“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

发布日期: 2019-04-18   作者: 陈明哲、何蓓蓓  浏览次数: 232

 2019417日下午3点,“第五届思勉人文思想节”第三场名家演讲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次演讲主题为“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由武汉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信息管理学院教授王晓光主讲,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图书馆馆长胡晓明主持。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兼院长郁振华、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王玉琼、副院长方笑一,校图书馆党委书记韩见水、常务副馆长张静波、副馆长魏明扬,以及部分媒体和百余名校内外听众参加。

思勉高研院与校图书馆欢迎王晓光教授

名家演讲第三场

中文系教授、图书馆馆长胡晓明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中,王晓光教授介绍了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的缘起、内容、机构、工具和发展概况,以及相关的研究与实践。他先从数字人文兴起的背景切入,从传统的人文学科与自然、社会科学的差异说起:一切科学的目的在于揭示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而人文学科则关心人的生存和意义,并肩负着确立价值导向的任务。他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科学的发展对科学造成的影响显而易见,人文学科同样需要思想载体,而当代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文学科的表现样式。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人文学科的终极目标是否会因样式的数据化而改变这一问题。

武汉大学王晓光教授

  随后,王晓光教授提到进入21世纪后,数字技术对人文领域的渗透日益深刻,数字人文逐渐取代人文计算,成为一个新兴跨学科研究领域的代名词。不过,数字社会也刚刚兴起,且在不断演进,与之相应的数字人文因而也是一个内涵不断演化的新概念。他以详尽的例证,展示了数字人文的研究内容、相关组织与机构、方法与工具等方面,进而指出,尽管目前尚未完全使用“数字人文”的名称,但中国部分知名研究型高校、公共图书馆等机构早已开展了“人文计算”和“数字人文”的研究与实践。他以武汉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为例,为现场听众展现了数字人文研究的工作和成果。最后,他谈到数字人文基于传统人文,是其在数字时代的自然延伸和发展,它致力于以新的方式提出人文问题,为后代提供新的认知路径。

现场互动


  演讲结束后,胡晓明教授点评道:传统的人文学者在信息时代中,将同时体验“过瘾”与“忧虑”,过瘾的是科技带来的新体验,而忧虑的是古典人文学者的滞后与封闭,开放与交流将是数字时代促进人文学科获得发展的最佳态度。提问互动环节中,王晓光教授就数字图像解读、中西方数字人文发展差异等问题,与现场听众进行了积极的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