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名家演讲2 主会场签到处 | ![]() | 名家演讲2 主会场 |
2019年4月15日下午3点,“第五届思勉人文思想节”第二场名家演讲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拉开序幕。本次讲演由著名青年作家、人民文学奖、银河奖得主马伯庸主讲,主题为“历史中的‘大’与‘小’”。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方笑一教授主持。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院长郁振华,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王玉琼,以及多家社会媒体在内的300余名校内外观众参加。另有近百余名观众赶至视频分会场,观看同步直播。
名家演讲2 主讲嘉宾 马伯庸
简单介绍嘉宾后,方笑一以“问题”引入讲演主题,他讲到,历史仅仅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吗?或者是尘封在书架上几本古书吗?或者,历史源于后人对它的历史叙述吗?这些都不是,历史中除了真实之外,还包含着能够激起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心里层层涟漪的趣味,为什么读历史?除了吸收知识之外,就是看重里面的趣味。
名家演讲2 主会场
引言之后,马伯庸开始讲演。他首先感谢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的邀请,并借来时所见路牌调侃到:“来坐拥文史哲名家汇聚的思勉高研院讲历史,实在是诚惶诚恐”。继而表示,他心中历史的意义在于能引发“共情”,即很多历史小细节中的人的性格、命运,能够被读者代入到自己身上来。在这一主旨下,马伯庸以“涂鸦版本的敦煌文书”联系现代学生读书时走神的无聊创作,用东汉许阿瞿画像石关照当代失孤家庭父母的心态,借玄奘法师回乡记思考当下外出务工人员的内心状态,他借自身经历深刻地指出:“为什么这种力量穿越几千年打动现代人?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的人性以及那份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一直没有变过。”
名家演讲2 主会场
接下来,马伯庸与大家分享了秦简中著名的“黑夫与京二兄弟家书”,除了用妙语奇思点明几千年来远游儿女写家书的“套路”一直没变之外,他更将视野放到整个秦帝国。通过史料中的细微言辞,分析秦代军功爵制的实行状态以及秦国“虎狼之师”的形成原因;借普通军士在前线的家书都有可能送到故乡,并能实现回寄,来映射秦国发达的邮传体系。其细致入微的解读,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研究中重要的“以小见大”“透物见人”的治学方法,对在场同学深有启发。
活字印刷这一“四大发明”在中国为何走不下去?东晋鸭型器如何反映当时的酒文化与名士风流?南越国如何“狗血地”灭亡于一种美酒?这些典故在马伯庸风趣幽默的语言中深深走入听众的心灵,引发广泛共鸣。最后,马伯庸向大家推荐了《王氏之死》《中国在梁庄》等八本经典读物,热情接受听众提问并签字留念。
名家演讲2 分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