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思勉人文思想节”隆重开幕

发布日期: 2019-04-16   作者: 何蓓蓓  浏览次数: 103
 

  

2019415日上午9时,“新技术、新人文——第五届思勉人文思想节”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音乐学院音乐厅隆重开幕。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哲学系教授童世骏,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副校长孙真荣、李志斌、周傲英、戴立益,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沈志华,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雷启立,校长助理、教育发展基金会办公室主任斯阳,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文,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吴瑞君,学生工作部部长余佳,哲学系党委书记王柏俊,政治学系系主任、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成员刘擎,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杨海燕,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朱梅,外语学院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生导师何刚,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院长郁振华,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王玉琼,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方笑一,以及文汇报、东方网等媒体各界朋友、思勉全体教职工出席。

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带来的打击乐演奏《冲击波》和铜管重奏《校歌》、《佳节号角》,激昂的鼓点,悠扬的旋律,开启了一个青春的节日、一个愉悦和活泼的盛会。回顾历届思想节影像盛况,30秒预告本届思想节阵容,第五届思勉人文思想节的帷幕正式拉开。

开幕式由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院长郁振华主持。他对本届思想节的主题“新技术、新人文”作了简要阐述了。他认为,作为一个跨学科的人文学术平台,思勉不仅要夯实传统人文的研究,而且要积极回应时代的挑战。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技术时代。一、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人文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一系列范例性成果的涌现昭示我们:数字人文,作为全新人文研究范式,正在悄然兴起。二、前沿技术(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等)发展迅猛,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将人类带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之中。在克服技术异化的时代课题面前,人文学者当大有作为。只有对技术做深度的人文反思,进而实现人文范导和人文嵌入,前沿技术才能获得健康发展,成为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技术。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哲学系教授童世骏致开幕辞。首先,他提出在新时代、新语境下,人文学科有了新的使命,思勉人文思想节由此也有了新的意义和方向。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应思考如何通过人才培养、发挥人文学科功能,在告别物质贫困以后,给人以丰厚的精神力量。其次,他强调人文学科的功能与其说是解决信息技术时代中出现的代际公平、人际沟通和自我沟通等现实问题,不如说是深刻理解、甚至明确提出问题,因此人文学科必须自觉承担起表述重大问题的职能。再次,他指出人文学科实现以上诉求的途径在于,必须与新技术密切结合,并将自身转变成新人文,打破学科间壁垒,跨越学科间界限。就这点而言,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正是朝向这样一个开放的、跨学科的人文学术研究平台的目标而努力迈进的。

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作题为“改变思维”的演讲。此为本届思想节“名家演讲”系列活动的第一场。钱旭红校长借助他精心制作的幻灯片,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围绕“量子与经典”、“知识与学科”和“易经与圣经”三个维度,从经典牛顿力学到量子力学、从西方的《圣经》到中国的《易经》,跨越历史和文化隔阂,用诸多实例和精准数据,向在场观众讲述改变思维对于个人、学科以及国家经济、教育,甚至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最后,他提出以“第三种境界”——告别单一思维方式的垄断,包容并超越局限,尊重人性、生态和科学——改变现有思维,打破各类思维垄断,释放智商红利,从而把握中华文明崛起的机遇与途径。

    演讲结束后,郁振华在总结中认为,钱校长的演讲主旨宏大、视野开阔、关切深沉,牵涉到极为复杂的义理关系,值得我们不断思考。提问互动环节中,钱旭红校长与在场的听众进行了积极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