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5日至3月27日,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海外的专家课程”《东亚近代思想史中的中国与日本》如期开设。课程由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村田雄二郎教授主讲。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以及清末政治史,研究成果主要有《清末中国与日本:宫廷、变法、革命》(2011), 《自由主义在中国》(主编,2011)等。
课程共分12讲,主要对明治时代(清末)的中日关系、交流史等话题展开讨论,涉及万国公法、朝鲜问题、清末改革、日俄战争、辛亥革命和亚洲主义等重要历史事件。通过精读原文,一方面深化对近代中日关系发展的理解,另一方面学习、运用资料批判的方法并进行政治外交史、思想文化史的训练。课堂形式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分组讨论为辅。
村田教授立足中、日、韩三方史料,以亚洲为视角,梳理近代东亚由朝贡体系转向条约体系后,中、日、韩三国在内政、外交方面出现的传统与现代的纠葛。通过阅读中国驻外使节的日记、《日清修好条规》、黄遵宪的《朝鲜策略》、康有为的《日本变政考》、梁启超的《所谓“大隈重信主义”》、李大钊的《大亚细亚主义与新亚细亚主义》和孙中山的《大亚细亚主义》等中方史料,以及内藤湖南、森有礼、中江兆民、福泽谕吉、竹内好等日本著作,探讨近代东亚被纳入到民族国家的世界体系后,因改革、战争、经济发展、文化转型等方面的差异,中、日、韩三国所经历的相当不同又相互联系的近代。
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出很多新问题、新想法。通过交流、对话,村田教授较为深入、切近地了解了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思想,而同学们也通过村田教授了解到了很多日本的信息,增进了中日两国的民间互信。此外,村田教授还经常在办公室与同学深入交流,给同学辅导答疑,既弥补了上课时间短的缺陷,又加强了与同学们的联系。
除思勉高研院的学生以外,历史系、中文系、哲学系、信息学院、传播学院、社会发展学院等院系的近30名研究生选修了该课。这对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具有积极意义,也对我校的学术交流与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