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8日下午1点整,由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主办,加拿大麦基尔大学东亚学系方秀洁(Grace Fong)教授主讲的“明清妇女著作网站——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新途径”讲座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召开。本次讲座中,方教授和与会学者及师生围绕“明清妇女著作”数据库和西方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的、充分的论述和探讨,是一场难得的学术盛会。
会议由华东师大中文系胡晓明教授主持;他首先介绍了方秀洁教授的基本情况,以及她在西方女性文学研究及其电子化中的重要贡献;之后他提到了思勉高研院江南学中心对女性别集的整理工作及其重要性,并指出应该向西方女性文学研究者学习、取经。
方秀洁教授的讲座分为三个部份。首先,她讲述了“明清妇女著作”数据库项目的缘起。她指出,西方汉学界对明清时期女性文学、女性文化与女性历史的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踏上高峰;在此背景下,麦吉尔大学与哈佛燕京图书馆合作建设的“明清妇女著作”网站诞生了。出现女性文学研究高峰的其原因有二:最主要一方面是西方女性主义发展的影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逐渐从早期研究中对传统的、男性所构建的、典型化的女性形象的批评和解构转移到对历史上的女性所创造的文本与史料的恢复与挖掘。另一方面是胡文楷先生(1901-1988)编撰的重要参考书目《历代妇女著作考》(1957年初版,1985年增订版,2008 年再次翻印增订版)促成了汉学界对明清时期女性丰富的文化产生的认识;在2008年翻印增订版中,该书收录的历代妇女著作已达到了4671种,被西方学者称为“圣经”;在欧洲或北美还没有如此完备的有关西方女性著作的文献书目。之后,她提到了明清妇女原始写作数据收集的意义及困难,以及在胡晓明教授领导下的我校古代文学专业的师生们在整理出版中国女性别集文献工作(《江南女性别集初编》、《二编》和最新出版的《三编》)上做出的贡献。
之后,方教授对“明清妇女著作”数据库的内容进行了简要而有针对性的介绍。首先她指出这一数据库涵盖的女性著作刊印年代从1608年延伸至20世纪20年代,其著作类型又可分为个人诗文集、大规模诗选(“总集”)、合刻与汇刻以及附于男性著作后面的“附录”等。其次,她提到数据库中的信息分析区域支持有关女性文学与女性文化多方面的细化研究,例如地域研究和年代研究等课题。用户还能够在很多领域中实施分析性和统计性的查询。最后她强调在线书库中有几种大型选集(总集)收入了从传说中的上古时代一直下延到选集编撰时代的女性著作,因此数据库中五千多位女性作者贯穿于完整的中国历史王朝纪年。这些大型女性诗文选集,能让我们进行各种类型的比较研究:选本作品的变化、文本的不同、同一首诗收录于原本诗集和选集时编辑上的改动;她还举了袁枚之妹袁机的“闻雁”诗文本的变化为例。
最后,她简要总结了近年来所做的学术活动与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数据库的未来构想进行了展望。2006年方教授和魏爱莲教授在哈佛举办了 “现代透镜 中之传统中国女性书写”国际 研讨会;并由莱顿BRILL出版社出版《跨越闺门——明清女性作家论》(2010年)一书。她指出,北美与中、港、台的学者与研究生一直在采用 “明清妇女著作”数据库进行研究;她希望这能够为中国文学史开辟新的批评空间,也为理解中国文化与社会提出新的角度。关于研究的方向,她指出:“明清妇女著作数据库”与哈佛大学 “中国历代人物传记数据库”(CBDB)三年的合作计划已经启动;同时还和中山大学合作,将其馆藏的80种清代女性著作加入数据库。最后,她殷切的希望大家能多多使用和评价这一数据库,并期盼今后能与思勉江南学中心有更多机会进行学术合作与交流。
胡晓明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方教授的讲座信息量充足,是一场文化“大餐”;她的研究是全方位,立体化的研究,并强调以方教授为代表的一系列西方学者研究值得我们的学习和借鉴。针对女性文学研究的意义,他称明清时代的妇女写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并指出古代女性的生命正因为文学的书写而有了想象和动力,即方教授提到的“能动力”的体现。最后,他殷切表示,希望方教授将来能更多的来到华东师大和思勉高研院进行教授和演讲。
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中,很多老师和同学都对本次演讲的内容及外延问题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例如女性作家会不会因为生活圈子和精力不如男性之广而导致其创作受到限制;在女性独有题材之外,明清女性写作在传统题材中是否有新的特点和展现;另外还有老师和同学提出了关于网站的未来学术构想和具体检索问题的讨论,方老师都一一做了详细而全面的解答。整场讲座都在一种充满新视角、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氛围中进行,不仅使与会学者和同学更加了解了明清妇女著作的搜集整理状况,也使大家增添了对女性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