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6日,台湾国立成功大学中文系教授林素娟教授应邀作客思勉人文讲座第80讲,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报告厅作了题为《仪式、象征、教化——先秦两汉婚姻礼仪中的宇宙观、伦理观与政教论述》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哲学系陈赟教授主持。台湾中正大学中文系教授赖锡三,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张朝阳、姜丹丹,哲学系陈乔见、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张晖等来自各个院系的教师及学生聆听了林教授的演讲。
林教授从我们今天为何还要讲礼仪,礼仪究竟对我们的身心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起,讲述了先秦时代的礼仪、仪式如何透过象征、透过隐喻来熏染身体,对身心进行规训。林教授认为“礼”最先有一个浓厚的古宗教的向度,我们祖先的礼都与祭祀神圣,或者对自然、宇宙的思考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尚书》提到的“礼”大概都与宗教、祭祀紧密相连。
相对于传统儒家伦理学将婚姻定义为人伦之始,如《中庸》就有“天地之道,造端乎夫妇”的论述。林教授则通过对《诗经》、《礼记》及秦汉婚姻仪式的研究,认为先秦两汉的婚姻带有浓厚的宗教性,男女婚姻是宇宙中两种力量的结合,是宇宙生化不息的体现。正是透过婚礼仪式,期间的伦理性得到了保障,宗教性得到了神化。通过研究当时知识分子对男女结婚年龄的重视,男女和合节令的重视,如“仲春之月,奔者不禁”等,林教授认为,在先秦两汉婚姻仪式被提高到天地运行之理及宇宙图式再现的层次。而在天人相感的连续性下,政教之推展往往循地之道,以再现宇宙神圣的化育。因此,神圣婚姻之图式于人间秩序的建立、伦理观、政教论述上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整场讲座中,林教授旁征博引,娓娓道来。透过古宗教学、神话学、人类学等视野思考仪式之于身体感知、认同型塑的深刻意涵,同时透过社会、政治、法令、经济层面,多元思考礼俗中大小传统的交融,以及国家权力对礼制的制定和影响。讲座结束后,在场的老师和学生与林教授关于先秦两汉婚姻仪式中的天道观与伦理观、古老仪式如何在现代社会获得新的创生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