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5日下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教授黄沛荣先生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5303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易经》义理对现代社会的启发”的学术报告。黄先生从《易经》产生的背景、阴阳关系与卦爻结构、六十四卦的分篇与排序、六十四卦主题分类、爻位象征与占辞分布、《易经》义理的综合运用和启示六个方面,对中国传统经典——《易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他多年潜心研究的心得。黄先生介绍了《易经》产生的背景、时代,《易经》的性质与价值,他认为在《易经》中,阴阳是状态相对、势均力敌、相辅相成、周而复始的关系,同时,阴阳二体时刻都在进行变易,人们不能只重其中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作用。六十四卦是按照阴阳对立、互补的原则进行排列的,其卦名含有特定意义,易卦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生活细节、品德修养、人际关系、人生际遇等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黄先生还详细分析了不同爻位的象征意义与占辞的内涵,提炼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指出《易经》占辞虽然有吉凶之分,但不同爻位都有其致吉之道。在总结自己的研究心得,分析《易经》义理的综合运用时,黄先生指出,《易经》中所表现的“时”“德”、“位”、“应”的观念,可以启发人们应用于现实世界。人们须顺应时代发展,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掌握时宜,修养禀赋,恰切分位与职位,从而创建和谐人生与社会。最后,黄沛荣先生以“据我之德,察今之时,守己之位,得彼之应”十六字心得与大家共勉。
黄先生的讲座文采斐然,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对《易经》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为我校师生奉献了一场妙趣横生而又颇具启迪意义的精神盛宴。讲座之后,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请教和讨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本讲座由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古籍研究所所长严佐之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