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荣教授新著《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2010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著作为杨教授承担的基地重大项目“意义世界研究”的最终成果。
内容提要:本书以“成己与成物”为视域,具体考察意义世界的不同形态及其深层内涵。以本然对象与人化存在的分化为历史前提,意义不仅呈现为观念的形式,而且也体现于人化的实在。前者(意义的观念形态)既表现为被认知或被理解的存在,又通过评价而被赋予价值的内涵,并展开为不同形式的精神之境;后者则意味着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化“天之天”为“人之天”,并由此使本然之物打上人的印记、体现人的价值理想。意义的不同形态在人与世界的互动中彼此关联,并具体展现为多样的意义世界。作为成己与成物过程的历史产物,意义世界以人对存在(世界之在与人自身的存在)的理解、规定、作用为指向,在宽泛的意义上,可以将其视为进入人的知行之域、打上了人的印记并体现人的价值理想的存在,后者同时表现为观念形态与现实形态的统一。通过成就世界与成就自我的创造性活动,人在追寻意义的同时也不断建构多样形态的意义世界。对意义世界的以上理解,意味着扬弃传统的心性之学、当代存在主义以及分析哲学、科学主义对意义之域的狭隘规定。成己与成物的过程内在地涉及意义世界的生成如何可能的问题。所谓如何可能,也就是这一过程展开的根据和条件,后者既涉及内在的人性能力,也关乎外在的普遍规范,由此展开的分析,同时也渗入了对康德哲学、现代的分析哲学、现象学,以及传统的心性之学和当代新儒学的理论回应。从成己与成物的视域考察意义世界,更多地体现了哲学理论层面的沉思。当然,这种思考又以哲学史的回溯以及时代问题的关注为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