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2日下午,应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之邀,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哲学系教授Mark A. Wrathall作客“思勉人文讲座”,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错觉在生存论上的积极意义”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由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教授郁振华主持。
作为英语世界重要的现象学家,Wrathall教授讲座的主旨就是要从生存论现象学的角度对知觉中的错觉(deception)现象进行重新诠释。在讲座一开始,Wrathall教授就指出,所谓的“错觉”是由于事物在特定环境中呈现给我们的方式而产生的。例如,当我们在公园里散步时,有时会将一簇低矮的灌木看成了麋鹿;有时会将树木投射下来的影子误认为一块石头等等。Wrathall教授指出,我们是否应当把这些错觉划入知觉错误的范畴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这种错觉尽管不能算作是知觉错误但却是一种判断错误,即在现象的基础上,我们对所遭遇对象的本性,得到了错误的结论。但是,在生存论现象学家看来,对这些经验的如上描述是不为现象所支持的。
Wrathall教授认为,错觉的产生并不是表明我们在知觉过程中犯了错误或者人类感官能力的不足,而是提示我们应该去关注人、世界以及人和世界的关系中那些更为本质的东西。正如海德格尔所说,错觉不仅仅是一个心智事件,也不仅仅是我们对于世界之中存在物的错误表征,而是人类在世界中存在以及人类与世界打交道的一种特殊方式。梅洛-庞蒂也认为,我们关于错觉的体验为我们指明了一个不确定的、模棱两可的知觉世界,正是因为体验并不总是清晰的、我们知觉世界中的事物也并不总是确定的,所以有时我们才会被事物呈现给我们的方式所“欺骗”。
在对尼采、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现象学家对错觉现象的论述进行深入浅出的述评以后,Wrathall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尽管以往的现象学家们已经意识到了错觉体验的本质,但是却没有对错觉体验的积极意义进行深入挖掘。Wrathall教授认为,从生存论现象学的角度说,错觉体验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错觉体验向我们展现了知觉世界所固有的有意义的结构;其次,错觉体验拓展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再次,错觉体验使我们认识到在知觉世界中不存在确定的、客观的事实;最后,由于错觉体验往往是可修正的,因而从错觉到真实知觉的发展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人类知觉体验深化的过程,更是人类活动进一步融入客观世界的过程。
在讲座的最后,Wrathall教授总结说:我们所知觉的世界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我们的知觉内容也不是命题内容,因此成功与失败的知觉之间不存在清晰的界限,只要是对世界存在有意义的知觉就是成功的知觉,没有对错之分。
演讲结束后,在座的师生和Wrathall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性的讨论。他清晰而生动的讲演,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加本次讲座的全体师生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