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思想研究中心邀请阎云翔教授座谈个体化与中国发展

发布日期: 2010-07-09   作者: 中国现代思想研究中心  浏览次数: 14

  2010年6月29日下午2点至5点,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文化人类学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阎云翔与华东师大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中国现代思想研究中心、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部分成员在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227室举行学术座谈会。这次座谈会围绕阎教授探寻当代中国经济巨变之非物质性因素的研究构想进行。参加者有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历史系刘擎教授、唐小兵博士、成庆博士,传播学院雷启立教授、中文系倪文尖副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周保巍博士,社会学系刘拥华博士;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员吴冠军也应邀参加这次座谈会。
  阎云翔教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他继《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等著作之后的新的研究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目标是从经济、制度等结构性因素以外的视角来考察改革三十年的“中国经济奇迹”。他指出存在三个层面的转型,以国家层面而论,是从重义轻利的意识形态导向往重利轻义的发展主义转变,从社会层面而言,是将个体从社会有机体脱嵌后,以一种新型的崇尚竞争和工具理性的“社会自我”来进行价值整合,从个体层面而言,“面子”等原本以文化价值、德性伦理为基础的内涵迅速地向富裕、能力、资源等物质主义的层次转型。阎教授结合1978年的思想解放运动等具体个案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接下来的讨论中,各位与会学者纷纷发表意见。许纪霖教授认为富强文明观、发展主义与国家主义之关系,应该在这项研究中给予更多的注意,刘擎教授等结合各自的专业背景和社会阅历提出了很多积极的建议,比如韦伯命题的运用的是否合适、中层概念的提出、论文框架的安排等。阎教授在回应时说,这一次的座谈会给予了他很多方法和思想的启迪,他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经常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