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3日下午,新加坡国立大学英文专业教授Ryan Bishop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猎人的葬礼——指向感觉中枢”的报告,此为思勉人文讲座第42讲。讲座由中文系副系主任朱国华教授主持,周敏担任翻译,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刘擎教授、姜丹丹副教授,以及人文学院学生到场并参加讨论。
讲座由三部分构成:After Foucault、Before Foucault、With Foucault。Bishop教授从福柯早期的广播讲话《乌托邦的身体》出发,探讨感觉中枢(sensorium)在生产、流通和知识合法化中的作用,尤其关注它所涉及的对感官的透明运作的理解。Bishop教授以定(targeting)为例,研究感官如何与及物语法相结合,来强化对主体和主体性的特定认识,并通过分析各种不同的视觉文本和语法案例(即中动语态),考察福柯的《诊所里的诞生》和《乌托邦的身体》如何既颠覆又强化了对传递性、主体、身体和感官的通常理解(同样通过定位来实现)。该讲座还涉及到了远程传递技术和都市战争。Bishop教授不仅进行严肃抽象的理论演绎,也有生动活泼的案例分析,尤其是对猎人葬礼和阿帕奇直升机图片的解读,给人很好的启发。
讲座结束后,Bishop教授就刘擎教授、姜丹丹副教授的问题一一做出回应,并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地解答了部分学生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