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思想史读书小组
由许纪霖、刘擎两位老师提议发起,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2009级硕士韩戍、徐鹏、李望根和历史系2009级硕士侯庆斌、茆海峰及2008级硕士蔡伟组织的“中西思想史读书小组”目前运转良好。该读书小组以阅读中西思想史经典文本为主,书目由小组指导教师许纪霖、刘擎两位老师以及小组成员自行确定,既包括中西思想史通论性的经典文本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萨拜因《政治学说史》、斯皮龙伯格《西方政治思想史》、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沃特金斯《西方政治传统:现代自由主义发展研究》等,也包括一些经典思想史专著,如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余英时《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等等。
截至目前,该读书小组已开展七次读书会活动,每次活动,都有一些本院及其他专业的同学旁听或加入,讨论场面异常热烈。同学们通过细致的文本阅读,增加了专业知识,扩大了学术视野,再加以激烈的语言交锋和知识交流,促进了同学们的思想的精进。中西思想史读书小组由思勉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同学自发,丰富了学院同学的文化生活,在院内形成了良好的读书、讨论、治学、研究风气,逐渐形成一种传统,必将为今后录取到思勉高研院的同学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
城市社会文化读书小组
2009年10月,思勉高研院城市社会文化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在刘擎、姜进、陈映芳、罗岗等教授的指导之下成立了“城市社会文化读书小组”。由于城市社会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的特性,其方向下的研究生由文学与传媒、社会学、中国近现代史等相关专业学生构成。目前有帅满、王楚楚、王小莉、张小菲、虞海娜、黄锐杰、慎月梅、张雅琴、李鹏程等9位成员。大家来自不同专业却有着共同的关怀,但各自的侧重又不同,读书小组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的平台,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之目的。姜进、陈映芳、罗岗三位教授罗列了9本供大家精读的书,分别为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施坚雅著《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罗威廉著《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1796-1895)》、罗威廉著《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哈贝马斯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麦克尔•哈特与安东尼奥•奈格里著《帝国》、简•雅各布斯著《美国大都市的死与生》、李欧梵著《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读书会大约每个月举办一次,时间安排较灵活。主要形式是每次由一位同学作导读,但并不作单纯的总结性复述,代之以提出有意思的重要问题以供大家讨论。而对晦涩或极感兴趣的著作或章节,我们则采取一段段精读的方式。自2009年11月以来,读书会已开展了4次活动,大家已完成对《想象的共同体》、《上海摩登》两书的精读,正在集中阅读《美国都市的死与生》。《想象的共同体》是读书会精读的第一本书,先后由张小菲、黄锐杰同学做导读,然后再一章章地细读。大家觉得收获颇多,安德森并不是考察置于政治学背景下的民族主义,而是考察对于现代人日常生活价值观念和现代社会公共话语举足轻重的“民族”,这一点是特别发人深思的。《上海摩登》则是采取大家独自阅读,然后各自提出自己的问题供大家讨论。正如有人认为此书既可作为小说,又可作散文,还可作为摩登上海指南书一样,大家对这本书相当感兴趣,讨论起来也很踊跃。而《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我们正在各自阅读中,并将在2010年5月底的读书会上加以讨论。
对读书会这一形式,大家都很喜欢并表示会坚持下去。在读书会里大家自由地交流讨论,共同成长,这也将成为大家美好读书时光的珍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