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论美国中国学》与《美国学者论美国中国学》出版

发布日期: 2010-04-19   作者: 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  浏览次数: 13

  由朱政惠教授主编的《中国学者论美国中国学》(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12月)和《美国学者论美国中国学》(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10月)两书最近相继出版。
  《中国学者论美国中国学》分上、下两卷。上卷主要是关于中国学者对美国中国学发展进程探讨和研究的文章,总共13篇,涉及草创时期美国中国学到20世纪末的中国学进程的研究。下卷也收入论文13篇,是对美国中国学研究进程中有重要影响人物的研究,包括卫三畏、明恩溥、劳费、拉铁摩尔、费正清、史华慈、列文森、施坚雅、魏斐德、孔飞力、史景迁、柯文、裴宜理等汉学家和中国学家。上卷探史为经,下卷讲人为纬,构成中国学者对美国中国学研究的大体画卷。作者有张恺、李世洞、侯且安、杨念群、何平、定宜庄、陶文钊等诸多学者,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学者对美国中国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和水准。
  《美国学者论美国中国学》是继《中国学者论美国中国学》之后又一部同类专题的著作。以美国学者的研究论文为主,选取了从20世纪上半期开始一直到最近两年的22篇重要文章编辑而成。时间跨度将近一百年,平均每10年选两篇代表作,一半以上的论文首次翻译成中文。如赖得烈的《过去七年的中国学研究》(1921年)、《过去九年的中国学研究》(1930年)等,都是当时中国学研究的重要阶段总结报告。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新序》、《变动中的中国历史研究视角》等,是关于“中国中心观”发展演变的重要总结,还分析和探讨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美国中国历史研究的走向和特点问题。《美国学者论美国中国学》为中国学者了解美国中国学发展史提供了一手的重要参考资料。
  《中国学者论美国中国学》和《美国学者论美国中国学》两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深入开展美国中国学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有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