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哈克作思勉人文讲座“对逻辑否定主义说不”

发布日期: 2010-01-26   作者:  浏览次数: 19

      2009年12月28日下午,应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之邀,著名哲学家、美国迈阿密大学人文学杰出教授,该校文理学院库珀高级学者、哲学教授、法学教授苏珊•哈克(Susan Haack)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对逻辑否定主义说不”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由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教授郁振华主持。
      哈克教授讲座的主要内容是重新评价波普的科学哲学。哈克认为评价波普哲学的真正价值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因为除了那个真诚的、毫不妥协的证伪主义者的波普之外,还有一个影子式的波普,后者的思想是比较适度、更为合理的。如果对波普的官方的、逻辑否定主义的立场作一番细致的考察,我们就会看到:波普的那些独创的、特异的思想是站不住脚的,而影子式的波普倒有一些正确的、富有启发性的思想,但这些思想都可以在别处找到。哈克认为,她在《为科学作辩护》一书中所阐发的批判的常识主义进路,不仅能克服困扰着波普的逻辑否定主义的各种困难,而且能对科学做出一个更为合理的阐明。
      哈克教授的报告分为六节。在第一节,哈克先谈了波普在科学哲学和法学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然后提到一些批评家对波普哲学的激烈批判,有人甚至认为波普的证伪主义是导致科学哲学中非理性主义思潮的罪魁祸首。哈克认为,不少批评家的看法是正确的,波普的那些独到的思想其实是站不住脚的。为了对波普思想做出公正的评价,哈克认为,必须准确地把握波普的观点,而这正是哈克报告的第二节所要做的工作。首先,波普主张可证伪性是区别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并且对科学方法提出纯粹演绎主义的说明,他强调大胆的假设和不断的反驳在科学进步中的作用,注重科学命题间的演绎关系而贬低经验性观察的输入在理论中的重要性,否定归纳的有效性。其次,波普认为科学理论被确证(corroboration)并不等于它为真,也不意味着它具有可靠性,确证只是对过去成果报告的一种评价。在哈克看来,波普的逻辑否定主义导致了可怕的后果。首先,归纳完全是不可辩护的,今天通过检验的理论明天未必能通过同样的检验。其次,经验观察对于科学论断不起辩护的作用,是否接受某个科学论断由科学家共同体决定,因此已经被证伪的理论也未必错误,而错误的理论又未必被证伪。在哈克看来,波普实际上摧毁了科学的可信赖性,逻辑否定主义是一种隐蔽的怀疑论。除了激进的逻辑否定主义,波普哲学中还有适度的、合理的一面,哈克在第三节谈影子似的波普。哈克认为这是一种温和的、站得住脚的可错论。波普告诉我们,科学知识与日常经验相连续,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波普的隐蔽的怀疑论。哈克教授在第四节谈到,不少科学家和法官事实上误解了波普。在第五节,哈克向我们表明,在影子似的波普之前,已经有哲学家强调科学理论的可错性以及经验观察的重要作用、科学与日常经验或常识的连续性。在第六节,哈克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她认为,她的批判常识理论可以克服波普的科学哲学所面临的困境。哈克的批判常识理论主张可错论而非怀疑论,强调科学探究和其它种类的经验探究的连续性,认为科学论断间不仅有逻辑关系,而且与世界相关联。
      最后,在座的师生和哈克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她清晰、有力的讲演,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