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明作终身教授报告“略谈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学上的江南认同”

发布日期: 2009-11-05   作者:  浏览次数: 13
      2009年10月19日下午一时,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5303报告厅座无虚席,胡晓明教授在这里为同学们做了一场名为“略谈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学上的江南认同”的讲座。本次报告是华师大一年一度校庆活动中终身教授系列讲座之一。担任本次讲座点评的是上海师范大学曹旭教授。
      学术界一个遗憾是由于长期宥于南北交流而融合的大论述,忽略了中国历史与文学上明确存在着一个“江南认同”,即江南意识自觉、江南地方情感强势、江南文化影响提升(即由人文学的发展进步而产生的一种超越于政治承认主义与道德合法性之上的文化心理);文学、文风上的“由北趋南”、“侈效南文”(刘师培语),可以提高到文化认同的角度上来加以认识。胡教授认为江南不仅是一个美好地方的代名词,而且还是中国精神形象符号。
      胡老师细细分析了从古至今的与江南有关的民谣、经典的意象与佳作名句以及隐秘相传的知识系统与抒情传统,并通过对具体的史料的引述阐述了江南如何在政治与文化的张力间发展其认同的过程,提出了“江南认同”的四大内容:第一,江南以崇尚人文、重视文教、善于学习、求新求变为其社会发展特色;第二,江南以经济日渐发达、民众富庶安居、中国文化重心不断南移为其历史重大趋向;第三,江南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可游可居、风物多样,以其生活方式自由多元诗意,为其代代经营长久建构的家园意象;第四,江南奠立了中国文化中以美脱俗、以美化力、以美启真、以美求安的人文精神传统。江南认同绝非单一的文化因素;其形成过程,也可以看出江南并非与中原对峙,恰恰是在容受、接纳与内在化了中原的过程中真正成熟的。
      最后胡教授论及,通过对“江南认同”的研究可以了解江南是中国自由精神传统的所在,是历史上中国抵抗暴政最为激烈的地方。透过江南来看可以发现文化是重大的历史动力,和平、多元、自由的发展是重要的历史启示。
      之后曹旭老师对这次讲座经行了精彩的点评。他认为这次讲座细部和判断结合的很好,通过对江南具体的意象、民谣、史实的分析整合成一个关于“江南认同”的大判断。细部很细,大判断也有新意。区别于当下江南被美学化的单一概念。
      报告之后现场同学提问踊跃,胡晓明和曹旭老师对同学的疑问都做了仔细解答。报告在同学们恋恋不舍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