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3日晚六时,我校学报编辑部副编审、哲学系硕士生导师付长珍博士在闵行校区人文学院5303室,做了一场题为“中国文化研究的本土语境与当前困境”的精彩学术报告。此为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校庆系列报告之一。报告中,付老师在中国现代性问题的总体语境中,对文化研究思潮的中国接受与本土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付长珍老师首先从何谓文化研究谈起,强调文化的广义理解,对精英主义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并阐释了文化研究作为一种学术思潮所具有的语境化取向、批判性立场和超学科性特征。此后,付老师着眼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指出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勃兴,不仅为透视中国现代化的复杂进程提供了多维视角,同时构成了中国现代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面相。付老师认为,文化研究本质上是一种问题意识,随不同的社会问题与历史语境生成自己的理论话语。中国的文化研究理论生成与发展的源泉应是中国社会的文化现实,应在借鉴西方学术资源的基础上,生成自己的理论生长点、问题意识和价值取向,逐步形成自己独到的文化研究体系和话语系统。据此,她深刻分析了当前中国文化研究面临的多重困境:即外来理论与本土问题之间存在明显脱节;跨学科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生长;批判性意识的衰退等等。
报告后,付老师又与大家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交流。针对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付老师一一做了耐心细致的解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付长珍老师首先从何谓文化研究谈起,强调文化的广义理解,对精英主义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并阐释了文化研究作为一种学术思潮所具有的语境化取向、批判性立场和超学科性特征。此后,付老师着眼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指出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勃兴,不仅为透视中国现代化的复杂进程提供了多维视角,同时构成了中国现代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面相。付老师认为,文化研究本质上是一种问题意识,随不同的社会问题与历史语境生成自己的理论话语。中国的文化研究理论生成与发展的源泉应是中国社会的文化现实,应在借鉴西方学术资源的基础上,生成自己的理论生长点、问题意识和价值取向,逐步形成自己独到的文化研究体系和话语系统。据此,她深刻分析了当前中国文化研究面临的多重困境:即外来理论与本土问题之间存在明显脱节;跨学科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生长;批判性意识的衰退等等。
报告后,付老师又与大家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交流。针对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付老师一一做了耐心细致的解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