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1日下午3点,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名誉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前所长陈方正先生应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的邀请,在华东师大闵行校区人文学院5403室报告厅,举行了一场名为“现代科学的渊源:新普罗米修斯革命”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历史系刘擎教授主持,哲学系陈嘉映教授出席。
陈方正,物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竺可桢科学史讲席教授。曾创办并主持《二十一世纪》双月刊,主编“现代化冲击下的世界”丛书。陈方正先生的学术工作涵盖现代化比较、科技与现代化关系以及科学哲学,近年则致力于科学史研究,著有《站在美妙新世纪的门槛上》、《在自由与平等之外》等。最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其新书《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余英时先生认为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著作”,对科学史和文化史做出了原创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方正教授演讲主题是其新书的一部分,与李约瑟的问题——为什么科学没有出现在中国相反,陈教授力图解释为什么现代科学发生在了西方,在文化史和哲学史的视野中,重新探讨现在科学的起源,及其对现代世界的革命性意义。讲座主要讨论了现代科学的根源,首先陈教授强调,在西方,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存在时间上的断裂,其历史发展有伊斯兰科学的重要贡献以及两次翻译运动的作用。陈教授展开分析了亚历山大时期的科学,重点论及托勒密的《大汇编》与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随后,重点探讨所谓“新普罗米修斯革命”——毕达哥拉斯及其秘密学派的历史贡献,以及自然哲学运动与柏拉图学院的关系,指出自然哲学是对古希腊原本的史诗、悲剧的神话传统一种逆转。最后陈教授略谈了现代科学湮远的开端——1900-1600BC的巴比伦数学与埃及数学手卷的历史。演讲之后,陈方正教授与陈嘉映教授以及与会同学展开对话讨论。演讲持续两个小时,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