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下午15:00,著名法国史学者、北京大学历史系高毅教授受邀做客“思勉人文讲座”第16讲,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报告厅做题为“启蒙运动的内在张力”的学术演讲。讲座由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中国现代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历史系教授刘擎主持,历史系王令愉教授在座,数十名同学参加。
反思启蒙运动成为二战以后西方思想界的重要主题。高毅教授认为,这一“反思”往往将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都归咎于启蒙运动,进而对启蒙运动予以批判甚至否定;但是,这一理解忽视了启蒙运动的复杂性,没有看到不同国家之间的启蒙运动以及一个国家的启蒙运动内部的不同立场和思潮之间的冲突和对立。高毅教授指出,启蒙运动中存在着的三大矛盾,即: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矛盾、理智与情感(信仰)的矛盾,以及自由与平等的矛盾。卢梭和法国主流启蒙思想家在宗教和理性问题上的尖锐对立,体现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矛盾;法国主流启蒙运动的无神论基调与德国启蒙注重调和信仰、理性的立场,揭示了理智与信仰之间的张力;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强调自由、忽视平等与法国启蒙运动强调平等而忽视自由的倾向之间的差异,表明自由和平等理念之间的紧张。同时,启蒙运动内部同样也存在化解这些紧张的思想资源,譬如“博爱”的思想,但这一思想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挖掘,因此造成了现代社会的诸多悲剧。高毅教授联系法国大革命的政治文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冲突等,探讨了启蒙运动内在张力所带来的后果,并指出:只有综合考虑启蒙运动的内在张力以及化解这些张力的思想资源,才能对作为历史事件和哲学运动的启蒙运动有更为全面的理解。
讲座结束后,高毅教授对在座同学提出的问题做了详细解答,讨论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