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台湾著名学者陈鸿森教授应邀做客“思勉人文讲座”,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室(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学术报告厅),做题为“年代学与学术研究举隅”的学术报告。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中国江南学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胡晓明出席、主持讲座,中国古代文学的硕士生、博士生在座聆听。
陈鸿森,1950年生,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傅斯年图书馆馆长,中央大学中文研究所、成功大学中文系等校合聘教授。近年代表作主要有:《翁方纲年谱补正》、《阮元与王引之书九通考释》、《阮元揅经室遗文辑存》〔增订本〕、《阮元刊刻〈古韵廿一部〉相关故实辨正──兼论〈经义述闻〉作者疑案》、《皮锡瑞〈经学历史〉周注补正》。
讲座中,陈鸿森教授以自己在1980年所作现代诗《比目鱼》作为楔子引入主题,以通俗、风趣的语言简单介绍了年代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回顾了自己利用年代学研究清代学术的缘起、成果。而后,陈教授列举清代学术中的几个具体个案,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时代背景与历史人物的具体情况的深入分析,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明晰了年代学在解决学术疑问中的意义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最后,胡晓明教授对陈鸿森教授的讲座做了精彩点评。他认为,通过陈教授的讲座,可以体会到年代学的研究方法是研究学术的一把钥匙,通过对年代的研究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而学术的高低之分就在于能否通过文字表面去了解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曲折的人性等丰富内涵。胡教授指出,考据学、文学是分不开的,它们都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演讲者简介:
陈鸿森,一九五○年生,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傅斯年图书馆馆长,中央大学中文研究所、成功大学中文系等校合聘教授。近年代表作有《翁方纲年谱补正》(2004年,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集刊》二十五期)、《阮元与王引之书九通考释》(2005年,《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八辑)、《阮元揅经室遗文辑存》〔增订本〕(2005年,收于杨晋龙主编《清代扬州学术》,中央研究院文哲所专刊)、《阮元刊刻〈古韵廿一部〉相关故实辨正──兼论〈经义述闻〉作者疑案》(2005年,《史语所集刊》七十六本三分)、《皮锡瑞〈经学历史〉周注补正》(2005年,《中国经学》第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