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范教授从祁彪佳看晚明江南

发布日期: 2008-10-15   作者:  浏览次数: 22


  10月13日晚6:00,我校终身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王家范教授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室(高研院学术报告厅),做题为“祁彪佳:任期短促的苏松巡按”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是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校庆系列讲座之一。讲座中,王家范教授以祁彪佳的个人经历为线索,分析了晚明朝政与江南社会经济的实态,展示了其称之为“灰色的江南”的江南另一面。
  祁彪佳在晚明崇祯年间担任苏松巡按,由于在任内良好地处理了“宜兴民变”而为当地民人士绅所称道,但这样一位为人所拥护的官员却任期短暂,正史的记述语焉不详。讲座中,王家范教授从正史对祁彪佳的记述入手,逐条订正正史中的记录错误,并利用祁彪佳日记与文集对其个人心理、政治环境以及社会背景进行了细致分析。在对日记的逐日检索中,发现祁彪佳是主动辞去官职而非受到排挤;在对书信往来与奏疏的整理中,理解到祁彪佳的主动辞官是由于自己的政治建议屡次碰壁之后的极度失望;而祁彪佳的个人政治主张——减轻赋役,降低民间经济负担,虽然直击晚明社会的关键问题,但在晚明时代的帝国体制下,已成为势难解决的问题。因此,祁彪佳的结局只能是悲剧性的,清军攻入江南后,祁彪佳选择了为明殉节。
  王家范教授指出,祁彪佳是反映晚明社会的一面镜子,通过一个人,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祁氏主张减低江南重税,然而江南重税是负担帝国高额行政成本所必须的,这种高额行政成本又是帝国体制的必然结果,因此他所追求的降低赋税亦成为无力的呼号。最后,王家范教授引用祁彪佳的好友著名文学家张岱为祁彪佳所写的诗结束了讲座——“臣志欲补天,到手石自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