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8日(周三)下午2:00,在闵行校区人文学院5号楼(大厅)3楼学术报告厅,思勉人文讲座在这里首次开讲。主讲嘉宾是台湾大学文学院廖咸浩教授。演讲主题是:《迷宫的真实与虚幻:城市文化研究的理念与实践--以台北市为例》。本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主办。
廖咸浩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毕业,曾经担任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博士后,美国福布莱特访问学者,台湾大学英文系主任。目前为台湾大学文学院教授。廖教授在比较文学领域和城市文化研究领域成绩卓著,已经出版有英文著作Poetry of Self-Denial,中文著作《爱与解构》、《美丽新世纪: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另外有英文和中文学术论文近百篇。2003-2006年,廖教授应马英九市长的邀请,出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实践其所研究的城市文化理念,在提升台北市文化品质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廖教授以台北的中山北路社会变迁作为讲座的开场白。廖教授认为研究城市的文化要先从城市的身世谈起,城市是人类乌托邦的梦,是人造秩序,是理性的人造乐园,城市一般是从政治发展到商业的,从单元发展到多元的。廖教授认为,近代的城市充满爱与恨的交织。波特莱尔对现代性的依赖也体现在城市文化的研究中。城市是一种心境。我们可以用古典迷宫和后现代迷宫的观点来阐述城市。城市的潜意识是随着人的潜意识的无法满足而形成的。廖教授还要我们注意城市与心理状态,比如中产阶级的忧郁在《包法利夫人》、《地下室手记》、《威尼斯之死》、《变形记》中得到了经典的描述。城市有他的大梦和小梦。廖教授引用王元化教授的观点:“这个世界不再让人着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城市有秘密。廖教授随后又谈到了城市解码和城市空间的图解问题,包括引入空间的时间化、时间的空间化、第三空间和异质空间的概念。最后,廖教授以自己做台北市文化局局长的经历,分析了城市漫游、城市流行歌曲、城市文学作品以及宝藏岩的文化保护和开发事宜。在廖教授看来,我们当前很迫切的就是需要保留那些“老东西”,而不是拆除它们,一个城市需要“鬼魂”,这个鬼魂就是一段段的故事。
廖教授的讲座充满着文学的诗意和浪漫情怀,讲座气氛热烈,同学们纷纷围绕大城市比较,城市老建筑的保护,传统文化在台湾与廖教授展开积极的讨论。
演讲者简介:
廖咸浩,1945年生,美国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毕业,曾任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博士后、美国福布莱特访问学者、台湾大学英文系主任; 2003-2006年,应马英九市长邀请,出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现为台湾大学文学院教授、台大新任文学院院长人选。
出版著作有:Poetry of Self-Denial、《爱与解构》、《美丽新世纪: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另有英文、中文学术论文近百篇。
廖咸浩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毕业,曾经担任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博士后,美国福布莱特访问学者,台湾大学英文系主任。目前为台湾大学文学院教授。廖教授在比较文学领域和城市文化研究领域成绩卓著,已经出版有英文著作Poetry of Self-Denial,中文著作《爱与解构》、《美丽新世纪: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另外有英文和中文学术论文近百篇。2003-2006年,廖教授应马英九市长的邀请,出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实践其所研究的城市文化理念,在提升台北市文化品质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廖教授以台北的中山北路社会变迁作为讲座的开场白。廖教授认为研究城市的文化要先从城市的身世谈起,城市是人类乌托邦的梦,是人造秩序,是理性的人造乐园,城市一般是从政治发展到商业的,从单元发展到多元的。廖教授认为,近代的城市充满爱与恨的交织。波特莱尔对现代性的依赖也体现在城市文化的研究中。城市是一种心境。我们可以用古典迷宫和后现代迷宫的观点来阐述城市。城市的潜意识是随着人的潜意识的无法满足而形成的。廖教授还要我们注意城市与心理状态,比如中产阶级的忧郁在《包法利夫人》、《地下室手记》、《威尼斯之死》、《变形记》中得到了经典的描述。城市有他的大梦和小梦。廖教授引用王元化教授的观点:“这个世界不再让人着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城市有秘密。廖教授随后又谈到了城市解码和城市空间的图解问题,包括引入空间的时间化、时间的空间化、第三空间和异质空间的概念。最后,廖教授以自己做台北市文化局局长的经历,分析了城市漫游、城市流行歌曲、城市文学作品以及宝藏岩的文化保护和开发事宜。在廖教授看来,我们当前很迫切的就是需要保留那些“老东西”,而不是拆除它们,一个城市需要“鬼魂”,这个鬼魂就是一段段的故事。
廖教授的讲座充满着文学的诗意和浪漫情怀,讲座气氛热烈,同学们纷纷围绕大城市比较,城市老建筑的保护,传统文化在台湾与廖教授展开积极的讨论。
演讲者简介:
廖咸浩,1945年生,美国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毕业,曾任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博士后、美国福布莱特访问学者、台湾大学英文系主任; 2003-2006年,应马英九市长邀请,出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现为台湾大学文学院教授、台大新任文学院院长人选。
出版著作有:Poetry of Self-Denial、《爱与解构》、《美丽新世纪: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另有英文、中文学术论文近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