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6—17日,著名语言学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语言学科规划组成员,中国音韵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鲁国尧先生应邀在我校闵行校区为广大师生做了两场音韵学方面的学术报告。此次活动由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组织,是思勉高等研究院“思勉人文讲座”学术活动的一部分。
16日上午的报告在文史哲楼中文系成果特藏室举行,题目是《中国语言学的瑰宝——韵书与韵图》。报告由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副主任刘志基教授主持。报告首先围绕“为什么只有中国有韵书”这一命题展开讨论。通过对上古汉语诗歌、古印度史诗、古罗马史诗等多种语言诗歌的相互比较,鲁先生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出现并存在如此丰富的韵书资源,是与汉语诗歌讲究押韵这一特点息息相关的。接着,鲁先生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传统韵图的丰富内涵。指出,传统韵图实际上是一种二维的“连续性矩形网状语音结构图”(或“连环矩形网状语音结构图”),反映的是语音上的“最小析异对”(minimal pair)。
17日上午的“思勉人文讲座”报告《音韵学发展大势? 词学家的词韵》在思勉高等研究院新启用的学术报告厅举行,董莲池教授主持。鲁先生为广大师生系统地梳理了中国音韵学的发展历程。他认为,中国音韵学的走向是由汉语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中国的文化及社会是整个音韵学科发展的生态环境。音韵学从东汉出现反切开始,经过三国南北朝及隋唐的长期发展,在宋朝达到顶峰,此时不仅出现了大量的韵书,而且等韵学成熟,古音学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今音学崛起于较晚的清代,鲁先生认为清代学者陈澧是今音学的奠基人和开创者。在报告的最后,鲁先生还联系音韵学的研究现状,指出在汉语通语的语音研究、汉语方言史研究方面,还需要加强和深入。
我校相关专业及中文系、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的教师的博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六十多人参加了报告会。
鲁先生精妙的言论、宽广的学术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给与会的广大师生以深刻印象。报告中,先生对中国学术“实用”特点的概括颇为新颖。他对中国学术如何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实现持续发展的思考也相当引人注目——“不崇洋、不排外”。
另外,在此次讲学活动中,鲁先生还向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赠送了一套珍贵的古诗文吟咏资料。
演讲者简介:
鲁国尧,男,1937年生,江苏泰县人。1964年北京大学汉语史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语言学科规划组成员、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会会长,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兼职教授。曾任日本东京大学外国人研究员,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1986年、1989年获第一届、第三届王力语言学奖金。
主要研究方向:汉语史。主要论著有:《鲁国尧自选集》、《卢宗迈切韵法述评》、《泰州方言史与通泰方言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16日上午的报告在文史哲楼中文系成果特藏室举行,题目是《中国语言学的瑰宝——韵书与韵图》。报告由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副主任刘志基教授主持。报告首先围绕“为什么只有中国有韵书”这一命题展开讨论。通过对上古汉语诗歌、古印度史诗、古罗马史诗等多种语言诗歌的相互比较,鲁先生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出现并存在如此丰富的韵书资源,是与汉语诗歌讲究押韵这一特点息息相关的。接着,鲁先生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传统韵图的丰富内涵。指出,传统韵图实际上是一种二维的“连续性矩形网状语音结构图”(或“连环矩形网状语音结构图”),反映的是语音上的“最小析异对”(minimal pair)。
17日上午的“思勉人文讲座”报告《音韵学发展大势? 词学家的词韵》在思勉高等研究院新启用的学术报告厅举行,董莲池教授主持。鲁先生为广大师生系统地梳理了中国音韵学的发展历程。他认为,中国音韵学的走向是由汉语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中国的文化及社会是整个音韵学科发展的生态环境。音韵学从东汉出现反切开始,经过三国南北朝及隋唐的长期发展,在宋朝达到顶峰,此时不仅出现了大量的韵书,而且等韵学成熟,古音学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今音学崛起于较晚的清代,鲁先生认为清代学者陈澧是今音学的奠基人和开创者。在报告的最后,鲁先生还联系音韵学的研究现状,指出在汉语通语的语音研究、汉语方言史研究方面,还需要加强和深入。
我校相关专业及中文系、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的教师的博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六十多人参加了报告会。
鲁先生精妙的言论、宽广的学术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给与会的广大师生以深刻印象。报告中,先生对中国学术“实用”特点的概括颇为新颖。他对中国学术如何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实现持续发展的思考也相当引人注目——“不崇洋、不排外”。
另外,在此次讲学活动中,鲁先生还向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赠送了一套珍贵的古诗文吟咏资料。
演讲者简介:
鲁国尧,男,1937年生,江苏泰县人。1964年北京大学汉语史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语言学科规划组成员、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会会长,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兼职教授。曾任日本东京大学外国人研究员,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1986年、1989年获第一届、第三届王力语言学奖金。
主要研究方向:汉语史。主要论著有:《鲁国尧自选集》、《卢宗迈切韵法述评》、《泰州方言史与通泰方言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