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勒冈大学顾德曼教授畅谈“上海早期股票市场的殖民主义、民族主义和中国文化问题”

发布日期: 2008-09-11   作者: 中国现代思想研究中心  浏览次数: 22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周上海秋高气爽,我校也展现了一片勃勃生机的新气象。临近周末的星期五虽天空不期然地下起了绵绵秋雨,但也挡不住华师学子们高涨的求知热情和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
  9月5日下午3点在闵行校区历史系二楼报告厅,由华东师大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举办的“思与文”讲座举行本学期第一讲,讲座邀请来了美国俄勒冈大学历史系教授顾德曼(Bryna Goodman),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名为“上海早期股票市场的殖民主义、民族主义和中国文化问题”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华东师大历史系姜进教授主持并翻译。
  姜进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顾德曼教授,顾德曼教授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她是卓有成就的美国中国近现代史学者,其研究民国时期上海同乡会组织的专著《家乡、城市和国家——1853-1937年上海的区域网络和认同》早在1990年代就为她在史学界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她正在完成一本关于民国时期上海的媒体和政治文化的专著,很受学界期盼。此次演讲是这本书中内容的一部分。顾德曼教授还是姜进教授在美国学习期间的老师。
  顾德曼教授从上海近代以来股票交易所畸形发展并导致1921—1922年即民国十年间发生的“民十信交风潮”讲起,她指出上海近代股票市场不同于世界其他地方,其投机性质十分明显。以前学术界对上海股票市场的研究仅在经济史或政治史展开,而顾德曼教授的研究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当时中国人对股票市场这种新的经济机构和制度的看法做起,分三个方面对上海早期股票市场进行研究。这三个方面就是:一、从殖民主义、半殖民地的上海租界中找上海股票市场产生的原因;二、从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感情方面看民族主义理论如何塑造股票市场的制度建构的;三、从公众、大众化媒介对股票市场的认识方面看中国文化对股票、资本主义市场的认识。
  顾德曼教授的讲座引用了大量的近代上海大众化媒介和主流媒体如《申报》、《商报》、《时事新报》等媒体刊载的不同集团的中国人对股票市场的不同认识和评价,其中还有照片、漫画、图片、小说等大众文化载体,分析了上海作为半殖民地和中西文化交汇处的特点决定了其股票市场和民族主义、中外文化、道德伦理冲突纠结在一起的发展特征。
  顾德曼教授的讲座旁征博引、鞭辟入里,使同学们大受启发。整场讲座持续了2个多小时,最后在同学们精彩的提问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