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现代性:文化、理论与症结——中国与欧洲关于现代性的思想”

发布日期: 2008-04-14   作者:  浏览次数: 29
2008年4月10—13日期间,“多元现代性:文化、理论与症结——中国与欧洲有关现代性的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法国里昂第三大学、法国人文高师东亚研究所、上海市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共同举办。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杨国荣教授主持了会议的开幕式并就多元现代性研究的意义作简要致词,来自海内外的40多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包括清华大学汪晖教授、法国里昂第三大学的Alain-Marc Rieu教授、Jean-Philippe Antoine教授以及Daniel Parrochia教授、法国人文高师王论跃教授、上海社科院童世骏教授与俞宣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许纪霖教授、姜进教授以及王顺义教授、北京大学胡军教授、南京大学许苏民教授、厦门大学陈嘉明教授;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大学等高校与研究机构的青年学者汪堂家、郁振华、罗岗、贺照田、孙向晨、赵璕、唐文明、韩潮、夏可君、柯小刚、陈赟、张春田等也参加了研讨。
  多元现代性是近年来的一个前沿问题,一直受到海内外学者不同形式的关注,对之的思考与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往往习惯于用单一的视野来考察现代化的过程,通常倾向于把现代化的某种样式看作是唯一的形态;与此相应,也把现代性看作是一元的形式。由于文明传统与文化背景的差异,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途经与模式也不尽相同,现代化的内涵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不同文明传统与多元现代性的不同关系的深入认识,不仅有助于现代性问题的深入思考,有助于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相互理解,而且可使现代化问题本身的探讨获得多重资源与多元智慧,从而为不同文明之间彼此沟通、相互尊重与和谐共处提供前提。本次会议把中国与欧洲的现代性作为不同的对象来讨论,以此增强对不同文明与现代性自身的理解。
  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来自文学、历史与哲学等不同学科的学者,围绕多元现代性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研讨,展开了富有成效的跨学科对话。本次会议在促进学科之间交流的同时,也推动了学术与思想之间的对话,增进了中青年两代学者之间的相互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