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4日,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思勉人文讲座”第236讲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举行,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教授、文化哲学研究所执行所长张再林先生为我校师生带来精彩讲座“‘我有一个身体’与‘我是身体’——中西身体观之比较”,本次讲座由华东师大思勉高研院研究员、哲学系主任郁振华教授主持。
讲座中,张再林教授首先从中西比较哲学的角度,对中西身体观的主要差异做了剖析。在张教授看来,中西身体观之区别可一言以蔽之——“我有一个身体”(笛卡尔)与“我是身体”(梅洛•庞蒂),前者代表西方科学意义上的物体论的身体观,后者则可代表中国传统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论的身体观。张教授把西方主流身体观的特点归结为三个方面——非自足的身体、个体性身体、以及“形神二分”的身体;相应地,他也把中国传统的身体观归结为三个方面——自足的身体、互体性身体、以及“形神一体”的身体。接着,张教授又从现代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的身体哲学出发,以梅洛•庞蒂哲学的核心词汇“身体意向性”为切入点,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身体观与梅洛•庞蒂的身体哲学进行了深度融合,为中国身体哲学的研究展开了一个新的视野。
整场讲座中,张教授旁引博征,为大家讲述了中西思想史上与身体相关的重要哲学论题,并以自己的人生经历现身说法,使整场讲座趣味盎然,其乐融融。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中,来自人文学院、传播学院、艺术学院等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就身体哲学与张老师展开深入讨论,同学们也踊跃提问,张老师热心答疑讲解。最后,张教授说:“中国传统的身体观不仅是属于中国过去的,也是指向世界和今天的。”讲座在久久不息的掌声中画上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