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7日中午,日本国立德岛大学教授邵迎建做客思勉午餐沙龙,作了题为“借古喻今:从《木兰从军》到《万世流芳》看战时上海的电影策略”的报告。本次午餐沙龙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姜进教授主持,出席的还有华东师大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张济顺教授及历史学系阮清华副教授。部分思勉高研院青年研究员和学生参加了此次午餐沙龙。
邵迎建教授近年来专题研究抗战时期的文学与文化,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著作。此次午餐沙龙的前半部分时间,大家一同观看了电影《万世流芳》,在观影的同时,邵教授也提醒大家关注重点关注的片段并概括了电影的故事梗概。《万世流芳》拍摄于沦陷时期,因其诞生的环境,还因“歪曲林则徐这个爱国历史人物的形象,歪曲鸦片战争的历史,充满了反历史主义的观点,并且还大肆渲染三角恋爱”(《中国电影发展史》)受到严厉批判。
本次演讲通过讨论《万世流芳》的制片组织与日中双方的摄制意图,从剧作者的思路出发,考察剧情,细读文本,得出结论:此片的“中心话源”为民间女子“张静娴”——起初她倾其心力财力推行戒烟药,后来又以“平英团”团长身份死于敌人枪弹。影片末尾,“国家决不会亡的”的呼声,是在借百年前的百姓之口,表达沦陷区中国人的心声。张静娴的扮演者,为“孤岛”时期花木兰的演员陈云裳,让“昔日木兰今天重现”,意在延用借古喻今的方式,表达强烈的抗日意志;而张静娴的处于拥有“正义”话语权的父亲与心向往之的恋人中间、有口难辩的“女儿”困境,则再现了文化人当时的处境。
最后,在场的师生与邵迎建教授热情的讨论和互动。
邵迎建教授近年来专题研究抗战时期的文学与文化,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著作。此次午餐沙龙的前半部分时间,大家一同观看了电影《万世流芳》,在观影的同时,邵教授也提醒大家关注重点关注的片段并概括了电影的故事梗概。《万世流芳》拍摄于沦陷时期,因其诞生的环境,还因“歪曲林则徐这个爱国历史人物的形象,歪曲鸦片战争的历史,充满了反历史主义的观点,并且还大肆渲染三角恋爱”(《中国电影发展史》)受到严厉批判。
本次演讲通过讨论《万世流芳》的制片组织与日中双方的摄制意图,从剧作者的思路出发,考察剧情,细读文本,得出结论:此片的“中心话源”为民间女子“张静娴”——起初她倾其心力财力推行戒烟药,后来又以“平英团”团长身份死于敌人枪弹。影片末尾,“国家决不会亡的”的呼声,是在借百年前的百姓之口,表达沦陷区中国人的心声。张静娴的扮演者,为“孤岛”时期花木兰的演员陈云裳,让“昔日木兰今天重现”,意在延用借古喻今的方式,表达强烈的抗日意志;而张静娴的处于拥有“正义”话语权的父亲与心向往之的恋人中间、有口难辩的“女儿”困境,则再现了文化人当时的处境。
最后,在场的师生与邵迎建教授热情的讨论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