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8日下午,“第三届思勉人文思想节”主题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论坛以“当代中国思想场域中的儒家复兴”为题,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哲学系教授陈赟主持,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丁耘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唐文明教授作为对谈嘉宾出席。
首先,陈赟教授介绍了本场论坛主题的相关背景。面对大陆崛起,港台新儒家代表钱永祥等提出以下问题:一,日益强大的中国如何界定自己?二,儒家能否给出最明确的答案?三,中国未来的走向中,儒家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四,大陆崛起的同时,也积累了众多的问题,如道德堕落,面对这些问题,儒家是否可能给出答案?接着,丁耘、唐文明二位教授分别对此一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丁耘教授看来,上面四个问题的核心是:不断崛起的中国,这个政治共同体的合法性在哪里?他首先回顾了儒家在大陆复兴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2007年,儒学的学院化时期;第二阶段,从2008到2009年,儒学从学院走向社会,从而渐渐进入到公共视野之中;第三阶段,2009年至今,儒学进入到政治化阶段。同时,他抛出问题:中国在2007年之前就开始崛起,但是为何在第三阶段,港台新儒家才提出合法性的问题?丁耘教授认为,儒家可以为大陆政治的正当性奠定基础,但是要始终保持恰当的距离。
唐文明教授对丁耘教授提出的三个阶段中的第一阶段做了补充。他认为,第一阶段中李泽厚、牟宗三对儒学影响较大。李泽厚真正地把儒学带入到了公共话语,而且他在“思想史三部曲”中进一步解释儒家在公共话语中的地位、意义、未来的出场形式等,遗憾的是李泽厚并没对儒家内部义理做出评判。牟宗三弥补了这一缺陷。然而,唐文明教授认为儒家发展对中国崛起的影响不是很大,政府才是推动中国腾飞的主要力量。与丁耘老师所持观点相似,唐文明老师也认为儒学不应与政治联系过近,现当代的儒学还是应该讨论心性问题,从修身出发,然后一步一步扩展到家、国、天下,与政治挂钩还为时尚早。
讨论阶段中,丁老师从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的关系入手,认为唐老师提出的治理国家要从“正心”、“诚意”开始是合理的,心性儒学是进入政治儒学的前提。但就儒家与政治的关系而言,丁老师认为儒家确实不应该附于政治之上,但也不能完全离开政治。但唐老师认为,儒家不能太过于政治化,否则儒家不仅不能为中国走向提供指导,同时对儒家内部造成伤害。
在提问环节,丁、唐二位老师回答了学生提出的有关于自由、民主、平等、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学者的对话,思想的交锋,这一场关于当代中国与儒学复兴的思想盛宴虽然结束了,但对这一核心问题的思辨、讨论并不会停止。
首先,陈赟教授介绍了本场论坛主题的相关背景。面对大陆崛起,港台新儒家代表钱永祥等提出以下问题:一,日益强大的中国如何界定自己?二,儒家能否给出最明确的答案?三,中国未来的走向中,儒家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四,大陆崛起的同时,也积累了众多的问题,如道德堕落,面对这些问题,儒家是否可能给出答案?接着,丁耘、唐文明二位教授分别对此一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丁耘教授看来,上面四个问题的核心是:不断崛起的中国,这个政治共同体的合法性在哪里?他首先回顾了儒家在大陆复兴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2007年,儒学的学院化时期;第二阶段,从2008到2009年,儒学从学院走向社会,从而渐渐进入到公共视野之中;第三阶段,2009年至今,儒学进入到政治化阶段。同时,他抛出问题:中国在2007年之前就开始崛起,但是为何在第三阶段,港台新儒家才提出合法性的问题?丁耘教授认为,儒家可以为大陆政治的正当性奠定基础,但是要始终保持恰当的距离。
唐文明教授对丁耘教授提出的三个阶段中的第一阶段做了补充。他认为,第一阶段中李泽厚、牟宗三对儒学影响较大。李泽厚真正地把儒学带入到了公共话语,而且他在“思想史三部曲”中进一步解释儒家在公共话语中的地位、意义、未来的出场形式等,遗憾的是李泽厚并没对儒家内部义理做出评判。牟宗三弥补了这一缺陷。然而,唐文明教授认为儒家发展对中国崛起的影响不是很大,政府才是推动中国腾飞的主要力量。与丁耘老师所持观点相似,唐文明老师也认为儒学不应与政治联系过近,现当代的儒学还是应该讨论心性问题,从修身出发,然后一步一步扩展到家、国、天下,与政治挂钩还为时尚早。
讨论阶段中,丁老师从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的关系入手,认为唐老师提出的治理国家要从“正心”、“诚意”开始是合理的,心性儒学是进入政治儒学的前提。但就儒家与政治的关系而言,丁老师认为儒家确实不应该附于政治之上,但也不能完全离开政治。但唐老师认为,儒家不能太过于政治化,否则儒家不仅不能为中国走向提供指导,同时对儒家内部造成伤害。
在提问环节,丁、唐二位老师回答了学生提出的有关于自由、民主、平等、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学者的对话,思想的交锋,这一场关于当代中国与儒学复兴的思想盛宴虽然结束了,但对这一核心问题的思辨、讨论并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