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作为非再现原则的变形:法国哲学家论塞尚
主讲:Mauro Carbone(法国里昂第三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持/翻译:姜丹丹(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教授)
对话嘉宾:姜宇辉(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汪涤(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
时间:2014年1月9日(星期四)13:30
地点: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
内容简介:
塞尚的绘画曾构成二十世纪哲学中的一种学派的真正个案。尤其在法国,自从梅洛•庞蒂在1945年出版《塞尚的怀疑》以来,现象学的接受以及其他方面的对现象学(如利奥塔或德勒兹)的批判,也包括对现象学的重新采用与转化(特别是亨利•马尔蒂尼),都是通过对这位法国南部外省画家的作品的思考进行的。诸位法国哲学家对塞尚的诠释时而呈现清楚的纷争,在其中的差异之外,所有这些思想家都看到利奥塔所曾经强有力地标志为“由塞尚接近对象时所持续进行的一种祛再现的隐蔽的原则”。在上个世纪的艺术中由变形总体上所承担的祛除再现原则的特殊地位以外,讲座者也补充,这种原则的宗旨从此不再如以往一样在于遮蔽自身,而在于呈现自身。此外,讲座者也确信,这样的一种原则对于哲学本身是根本性的,为了让哲学也建构一种非再现的思维。
主讲简介:
Mauro Carbone,法国里昂第三大学哲学系教授,里昂哲学研究学院成员。法兰西大学研究院成员。意大利科学院(2005)、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 (2005)。美国社科研究新学院访问教授(2007)。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教授(2010)、“亚洲学者现象学研讨班”主讲教授。美国罗德岛大学(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访问学者(2011)。研究领域:当代美学、法国现象学与后结构主义。主要著作为《普鲁斯特与感性的理念》、《图像的肌肤——在绘画与电影之间的梅洛庞蒂》、《梅洛庞蒂——以非二元的方式思考》、《普鲁斯特与当今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