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亡天下”以“救国”:20世纪初期中国启蒙文学思想的发生——从梁启超到胡适
主讲:朱晓江(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主持:张春田(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
时间:2014年5月28日(星期三)15:30
地点: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5403冷战中心报告厅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启蒙思想的发生,其根本的动力点在于中国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作家以西方文明为中国“新文明”建设的范型。这一特点在梁启超关于文学与“新民”理想的关联中得到典型的描述,此后胡适白话文学观的提出,其实是延续了梁启超的文学思想。胡适对白话文的提倡建立在对古文运动的批判性继承之上。从思想上说,胡适对严复、林纾的古文实践评价极高,他对古文运动的批评,是从古文的传播面出发的。由此,从解决严、林诸人的思想传播问题出发,胡适对白话文的提倡,就仍然可以在梁启超“新民”的理念之下加以分析,其核心之点,是要“亡天下”(改革中国传统文明)以“救国”。
主讲简介:
朱晓江教授,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副社长、学报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硕士生导师,杭州市新世纪“131”优秀中青年人才。1995年以来共出版著作10部,其中专著5部、合著4部、主编1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学术月刊》、《鲁迅研究月刊》、《美术研究》、《中国出版》等杂志发表论文39篇。著作分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杭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一次,二等奖二次。他从现代性反思的角度解读丰子恺、白马湖作家群的文学、文化思想,从“反抗性”的角度解读周作人抗战以前的散文写作,研究有其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