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赎买二十年”与资产阶级身份——从1957年有关公私合营政策的讨论看国家与工商业者的关系
主讲:萧小红(Xiao-Planes Xiaohong,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国系中国历史教授)
评论/主持:姜进(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时间:2014年6月13日(星期五)11:30-13:30
地点: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
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内容简介:
1956年中共当局采用和平赎买以及把私方实职人员包下来的方式完成了全国私人工商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次年1月上海的企业主李康年提出,政府偿付7年占股本5%的定息的总额未达到全部赎买私人生产资料的标准。他要求延长赎买期至20年,并将定息的名称改为由银行发行的赎买存单。这些建议在“鸣放”时期引起激烈争论,工商界希望当局按照契约原则处理国家与私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并解脱定息蕴涵的阶级关系的束缚,获得平等的公民身分。这些正当的诉求受到反右运动的严厉镇压。中共当局对工商业者政策的工具主义倾向,使它无法实现发挥工商人力资源的初衷,反而导致身份歧视和身份社会,延搁了公民认同的现代国家的建设。
主讲简介:
Xiaohong Xiao-Planes(萧小红)博士, 现任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国系历史教授。长期从事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职业协会及其政治影响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文章。她目前正在从事的研究聚焦中国民族工厂企业与国家和政府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她的调查研究涵盖了从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工厂内迁到四川大后方中到1950年代上海工商业改造过程中政府与企业人的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