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兑换观念的支票——中国哲学的新探索
主讲:陈少明(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中山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所长)
主持:陈赟(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副院长,哲学系教授)
时间:2014年8月25日(星期一)9:00
地点: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
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内容简介:
在经历了学科“正当化”争论之后,中国哲学往何处去?主讲人将以自己研究中国哲学的思路对此进行回应。讲座将从皮尔士观念的支票这一隐喻出发,揭示经典研究的三种思路,传统的与西化的思路,以及讲演人所提倡的立足于当下经验的思路,并对其意义与局限分别做出分析。
主讲简介:
陈少明教授,男,1958年生,广东省汕头市人,先后获历史学士(1982)、哲学硕士(1986)、哲学博士(2000)。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中山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学科带人。2009年9月起获广东省“珠江学者”中国哲学教授。现兼中山大学哲学系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中国哲学、哲学史方法论的教学与研究,倡导、论证新的中国哲学创作的可能性。主要著作有:《儒学的现代转折》(1992)、《汉宋学术与现代思想》(1995,1998)、《等待刺猬》(2004)、《〈齐物论〉及其影响》(2004,2006)、《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2008);合著有《被解释的传统》(1995)、《反本质主义与知识问题》(1995,1998)、《经典与解释》(1999)、《现代性与传统学术》(2003)、《体知与人文学》(2008)、《思史之间――〈论语〉的观念史释读》(2009)、《情理之间》(2011)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