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古希腊“技艺”(téchne)与“机运”(túche)两概念的关系来看政治的自由:阿伦特与海德格尔的比较(On Téchne and Túche: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Arendt and Heidegger)
主讲:汪文圣(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持:张子立(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
时间:2014年10月31日(星期五)10:00
地点: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
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内容简介:
此篇演讲将始于讨论亚里士多德对于技艺(téchne)的理解,特别针对技艺对反于机运(túche)的论点。本人将论述技艺不是在化解与之对立的机运,而是在寻求精巧的方法来响应机运,从而继续检视阿伦特(Hannah Arendt)与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以不同的方法做此回应;这也反应在他们对于政治自由的不同理解上。对于阿伦特而言,政治自由涉及的是复多数公民的意志,他们面对的是一不确定的未来,故阿伦特旨在讨论如何去化解这种意志主体的不安定。海德格尔基于处于历史命运中的此在(Dasein)与存在(Being)的从本有而来(Ereignis; Enowning)之间关系,曾在1930年代到晚期有着对命运不同的反应方式,这即反应在他曾面对政治局势,与根本上面对的是更广义的政治环境所展现的对于自由的不同理解上。
主讲简介:
汪文圣,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专业领域为胡塞尔、海德格尔、阿伦特、现象学。目前研究领域为现象学为一种实践哲学:对于伦理、政治与宗教的关注。发表有Das Dasein und das Ur-Ich - Heideggers Position hinsichtlich des Problems des Ur-Ichbei Husserl(1994)、《胡塞尔与海德格》(1996)、《现象学与科学哲学》(2001)、《对于胡塞尔现象学重视发生与历史的一种解读——从吕格尔论忏悔的宗教维度来深化》(2014)、《从亚里士多德思想来诠释海德格的〈存有与时间〉》(2014)、“The Role of Thinking and Action as Phenomenological Border-crossing”(2014)、“‘Kunstlehre’ and Applied Phenomenology”(2013)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