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0日,思勉午餐沙龙第92讲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举行,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樊波成作了题为“两汉章句学的源流演变及其历史逻辑”的学术报告。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潘玉坤先生、思勉高研院青年研究员张春田先生,以及来自中文系、古籍所和思勉高研院的硕博士研究生参与了本此沙龙。
报告人首先对清代以来的章句研究提出了质疑,例如“什么是章句”“章句与训诂的关系”“章句的历史意义”“章句的产生时代”“章句与注、疏的关系”“什么是师法”“什么是家法”等问题都作了全面的反思和检讨。继而报告人认为章句这种每章每句都一一落实的解说体式,限制了经典解释的多元化阐释,有利于经学教育的官方化和权威化。历代学者虽然对章句学多所鄙薄,然而这种体式构建的经典教育不仅实现和维持了汉代政治文化的统一;也改变了经典解释文体的基本面貌,奠定了此后多种解经文体的基本形态。
报告结束后,诸位师生就章句与训诂、经说、义疏的关系,经学与历史事件的互动等问题与报告人展开了探讨。
报告人首先对清代以来的章句研究提出了质疑,例如“什么是章句”“章句与训诂的关系”“章句的历史意义”“章句的产生时代”“章句与注、疏的关系”“什么是师法”“什么是家法”等问题都作了全面的反思和检讨。继而报告人认为章句这种每章每句都一一落实的解说体式,限制了经典解释的多元化阐释,有利于经学教育的官方化和权威化。历代学者虽然对章句学多所鄙薄,然而这种体式构建的经典教育不仅实现和维持了汉代政治文化的统一;也改变了经典解释文体的基本面貌,奠定了此后多种解经文体的基本形态。
报告结束后,诸位师生就章句与训诂、经说、义疏的关系,经学与历史事件的互动等问题与报告人展开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