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8日,思勉午餐沙龙第96讲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举行,美国肯塔基大学现代与古典语言文化系副教授罗靓老师做了题为“非人之人性——白蛇与冷战时期亚洲文化圈”的学术报告。此次午餐沙龙由华东师大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张春田老师主持,中文系刘晓丽、杨焄、褚潇白、黄平、杜英老师,社会发展学院李明洁老师以及来自中文系的研究生、本科生也参加了本次沙龙。
罗靓老师首先从与白蛇人性相关的其所象征的多重越界谈起,阐释了“性别与物种的越界”、“媒体的越界”和“政治的越界”等。报告中,她特别强调田汉的《白蛇传》(1953)对白娘子“深厚的人性”的肯定并以此对比法海“封建的顽执”。在罗靓老师看来,田汉的矛盾在于一方面要从迷信中解放人们,但另一方面又认为神话作为让人安心的资源,应该被保留,这恰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机制和民俗文化间的矛盾。随后,她又解读了冷战时期的多部日产、港台产、国产白蛇影片,其间大陆、香港、日本、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错综文化联系是这些影片解读的重要线索。这些相关的电影改编,譬如日本的电影《白夫人的妖恋》和动画《白蛇传》就成为战后外交的文化手段。同时,白蛇故事在战后亚洲电影工业中的显著位置也揭示出冷战时期亚洲文化圈内各国各地区的相互激发与多向互动。其间香港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边充当大陆的文化臂膀,一边与日台合作生产,一边出口到东南亚,成为冷战时期重塑白蛇形象的文化重镇。
报告结束后,张春田老师作了总结,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也纷纷与罗靓老师进行了积极的交流互动,就报告中的相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最后,本次午餐沙龙活动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罗靓老师首先从与白蛇人性相关的其所象征的多重越界谈起,阐释了“性别与物种的越界”、“媒体的越界”和“政治的越界”等。报告中,她特别强调田汉的《白蛇传》(1953)对白娘子“深厚的人性”的肯定并以此对比法海“封建的顽执”。在罗靓老师看来,田汉的矛盾在于一方面要从迷信中解放人们,但另一方面又认为神话作为让人安心的资源,应该被保留,这恰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机制和民俗文化间的矛盾。随后,她又解读了冷战时期的多部日产、港台产、国产白蛇影片,其间大陆、香港、日本、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错综文化联系是这些影片解读的重要线索。这些相关的电影改编,譬如日本的电影《白夫人的妖恋》和动画《白蛇传》就成为战后外交的文化手段。同时,白蛇故事在战后亚洲电影工业中的显著位置也揭示出冷战时期亚洲文化圈内各国各地区的相互激发与多向互动。其间香港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边充当大陆的文化臂膀,一边与日台合作生产,一边出口到东南亚,成为冷战时期重塑白蛇形象的文化重镇。
报告结束后,张春田老师作了总结,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也纷纷与罗靓老师进行了积极的交流互动,就报告中的相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最后,本次午餐沙龙活动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