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1号至12月3号,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海外的专家课程”《当代世界的同一性与差异性》(Identity and Difference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Mapping the global circumstance)如期开设。课程由巴西Candido Mendes University(坎迪杜门德斯大学)的Enrique Rodriguez Larreta教授主讲。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人类学与全球思想史,曾在拉美多地进行过长时期的田野考察与调研,有英语与西语著作若干。
课程以Enrique教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在助教的帮助下,课程以全英文方式进行。课程共分14讲,课程内容从如何理解“全球化”、关于全球化的若干种盛行理论(马克思主义、汤因比等的文明史研究以及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代表比如德国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等)入手,深入讨论了全球化背后的全球史进程和全球思想史方面的研究(比如David Apter、Michael Lang和杜赞奇等人的文本)。同时,课程还重点讨论了全球化视野下的几个重大论题:第一是全球化进程内部的包容与排他机制;第二是关于同一与差异,尤其是文化-政治认同与全球化的复杂关系,如何理解民族国家框架内的同化等文化转移与接受方面的问题;第三是如何理解现代大众媒体与全球化进程的相互关系。
课堂上,同学们不仅阅读了大量的西方和非西方学者的英文文献,要特别点出的是,这些文献覆盖范围极广,从最新的全球史文本到联合国官方报告,从社会人类学经典著作到前沿理论,不一不足。另外,更重要的是,课堂上,来自于人文、社会科学和外语学院等不同专业的学生们既有硕士生,也有博士生,这种多元化的背景为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与讨论提供了帮助。同学们在课堂内外都向Enrique教授提出了很多新问题和新想法。通过交流、对话,Enrique教授更为深入地了解了选课学生的学科和知识背景、兴趣点,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们做了不同主题的报告与讨论。每次报告,Enrique教授都别出心裁地安排了报告人与讨论人,然后是教授与其他同学的回应和讨论,这样的方式不仅大大加强了同学们的参与感,也让同学提前了解和适应了学术讨论的流行方式。
除此之外,Enrique教授还安排了专门的办公与答疑时间。学生们的中期课程书评与期末论文都是在和教授大量讨论、协商的基础下确定的,这样一方面增加了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也为课堂上的讨论和交流提供了进一步深入展开的机会。这一点对于那些无法在课堂上与教授和同学们讨论的学生提供了更充分交流的机会。总体而言,这次的课程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了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拓展学生学术视野、尤其是了解国际学界最新发展成果和学术动态的机会;同时,也对推动我院深入开展国际化交流、跨学科的学术文化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