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5日中午,思勉午餐沙龙第110期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举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历史系Kazushi Minami博士作了题为“从敌人到朋友?中美‘人民外交’之新检视(1964-1979年)”的报告。
Kazushi Minami博士的报告内容主要围绕1970年代中美两国之间的人民外交及其在发展两国关系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展开。他首先简单回顾了国际学术界关于中美关系研究的最新倾向和重点,他认为现有研究基本上是在国家层面关系展开,特别关注国家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因素,近年来虽然出现了一些关于人民外交的研究,但依旧不能回答一个重要的问题:19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过程中,两国人民彼此的感情是如何改善的?
Kazushi Minami接下来论述了中美两国人民外交的历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到1970年代初期,中美两国人民彼此隔绝。1960年代,随着反越南战争运动的发展,美国人民对中国的看法逐渐发生变化,民间力图推动中美两国交流的开展,这时期,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等民间组织的活动尤为重要。但另一方面,因为越南战争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人始终把美国看作敌人,双方的人民外交实质上难以开展。
1971年4月的乒乓外交最终使得两国关系得以突破。次年2月尼克松访华后,两国政府同意共同推动经济、文化等民间交流,上海公报宣布中美人民外交重新开始。从“乒乓外交”到1979年中美建交的十年间,各种各样不同背景的几千名美国人和几百名中国人访实现了互访,随着接触的增加,双方对“敌人”有了新看法。
Kazushi Minami认为1970年代中美人民外交的基本结构是独特的。由于当时中美之间尚未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两国的民间交流并无正式的外交关系背书,现实中的交往结构并不平衡。中国的人民外交机构都有浓厚的官方背景,实际上完全由政府主导,但美国的人民外交组织基本上保持独立,追求他们自身的经济、文化目标。
1970年代中美人民外交被认为是伴随着两国各自社会的巨大转变同步进行。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的高潮已基本结束,民众关注的重点逐渐从政治革命转移到社会经济发展,但是左右派间的政治矛盾依旧存在。中美人民外交经常受到中国国内政治冲突的影响,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演变。在美国国内,虽然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在1960年代末已经结束,但1970年代的社会也面临着变革,经济危机和妇女运动都可以说明这一点,这些情况实际上也影响了当时的中美人民外交。为了进一步论证了自己上述观点,Kazushi Minami详细探讨了科学交流这一案例。
Kazushi Minami总结认为,总体上,人民外交给中美两国人民带来了两大影响:第一,中美民间交流实现了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中国从美国获得了更多的技术,美国开拓了中国的市场。第二,交流加深了两国人民的互相理解,很多中国人和美国人通过民间交流加深了彼此的理解,消除了长期以来的误会和敌意。总之,他认为,中美人民外交对两国关系缓和的进程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他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对当代中美关系的演变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解。
最后,聆听讲座的同学就中美人民外交的定义、作用等问题与Kazushi Minami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