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梁展教授做客思勉人文讲座

发布日期: 2017-06-05   作者:  浏览次数: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院梁展先生应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思勉人文讲座”之邀,于2017年5月25日下午3点做客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世界主义、种族革命与《共产党宣言》中译文的诞生:以《天义》《衡报》的社会主义宣传为中心”的精彩讲座。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罗岗主持讲座。来自文史哲各院系的同学参与讲座,报告厅济济一堂,座无虚席。
  梁展教授指出,《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文是中日革命者1907-1908年在东京密切交流和合作的产物。他提出如下几个问题:如何在19世纪初期欧美和亚洲全球革命的语境中理解《宣言》中译文的诞生?通过跨语际的翻译实践,《宣言》激活了怎样一种来自亚洲本土的革命资源,从而使中国革命者们试图采取与当时欧洲社会民主党不同的革命策略?在辛亥革命前的刘师培和何震那里,在近代中国革命的复杂历程当中,《宣言》扮演了怎样一种特殊的角色?他试图尝试将上述问题纳入到从第二国际的理论论争和国际社会主义实践的视野当中,从1907-1908年留居东京的清末革命党人和日本社会主义者的知识交流中来加以考察。 随后,他以“《共产党宣言》与亚洲的联合”、“无产阶级革命与平民革命”和“《共产党宣言》与清末革命思想的分化”为分论题展开精彩而细致的分析。他认为,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感召下,正在遭受重大挫折的幸德秋水等日本社会主义者,在章太炎、张继、刘师培和何震等中国革命者的身上看到了亚洲普遍革命的希望;中国革命者也在与对方的接触中重树了革命的信心和新的革命策略,以无政府主义立场改写的中译文《宣言》将其国际主义精神延伸为一种跨越国界和种族的世界主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孙中山前期以汉族为中心的民族主义革命方略。与此同时,《宣言》赋予了旧式经学家兼革命家的刘师培以一种深邃的历史眼光,透过历史的迷雾,他重新认识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文化,并重新调整了他对中国革命的构想。就在《宣言》中译文诞生前后,刘师培从种族革命者转变成了一位提倡满汉平等和提携的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者,再变而成为一个传统主义者。尽管他提出的无政府革命方案早已被淹没在中国现代革命的历史废墟当中,但他以中国农民革命和小自由联合体来抵抗资本主义造成的社会分裂,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讲座之后,罗岗教授对讲座进行精彩的评论,梁展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耐心、细致、深入的互动交流。最后,讲座在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