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地图(A Map of Evil)

发布日期: 2017-06-05   作者:  浏览次数: 23

  2017年5月24日下午一点,英国牛津大学威克利夫学院院长Michael Lloyd(迈克尔•罗伊德)于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以“罪恶地图”为主题,由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褚潇白担任主持人。
  罗伊德博士分析了基督教神学体系中各流派对“苦难”这一问题的种种应对方式,探讨了每一进路的可取与不足之处,并为回应苦难问题建议了另一条思路,即试图超越逻辑连贯性的问题,力求解释在一位仁慈的上帝的美好创造之中,世界何以呈现其当今所是的样貌的问题。这一思路,罗伊德博士认为可以避免内在于其他进路中的缺陷。
  本讲座以神义论为核心,从关于罪恶的古老难题开始梳理:上帝是全能的;上帝是全善的;存在罪恶。这何以可能?对于这一矛盾,罗伊德博士认为,我们应该对两个限制条件加上进一步的说明:全能的存在没有能力的限制;善总是尽可能排除罪恶。然而实际上,大多数基督教哲学家认为,全能并不意味着无所不能,最起码存在着逻辑上的限制,例如关于上帝是否能够创造一个圆形的正方形的问题。这样,罗伊德博士就把第一个限制条件改成了:对于全能的上帝而言,除了那些逻辑上不成立的方面,不存在能力的限制,悖论因此就不再成立了:罪恶可以是一个在逻辑的限制领域之内的问题。如是,罗伊德博士将这一古老难题修改为:第一,上帝是全能的;第二,上帝是全善的;第三,罪恶存在;第四的第一点,除了逻辑上不自洽的事物之外,全能意味着无所不能;第四的第二点,世间的罪恶在逻辑上不是必然的;第五,善总是意味着尽可能排除恶。罗伊德博士认为这五点是相互矛盾的,那么问题就变为了,基督徒是否会全部认可这些命题?他们会否认哪一个?
  接下来,罗伊德博士探讨了“罪恶是否存在”这一问题。圣奥古斯丁认为恶不存在,恶只是善的匮乏;恶不是像善一样具有实体的物质;恶不是一个物,它只是物的扭曲变形/匮乏/失效/堕落。这是否意味着解决了关于罪恶的难题?罗伊德博士指出,有学者批评圣奥古斯丁的论断是形而上学的,因为从我们的经验出发,恶是有着独特性的骇人力量,它可以呈现为实体,命题三就因此应该被修改为“恶会发生”而非“恶存在”。那么,恶,即善的失灵,它为什么会发生?
  对于命题四的第一点,一些基督教哲学家持怀疑态度。善和恶是相互依赖存在的,正如快乐与悲伤、阴与阳。如果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逻辑上必然的,那么善就不可能完全排除恶,因为没有了恶,善也就不存在了。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上帝本身就携有恶,这与福音书所宣扬的基本信条是相违背的,上帝的善本身也就是一个不合逻辑的概念。这最终与犹太人和基督徒所信仰的末世论相抵牾——恶会着弥赛亚的到来和千禧国的建立而消失。因此,基于好的理由的神义论否定命题五。
  罗伊德博士给出的回应是,在有神论世界,全善的人是允许恶存在的,如果这恶的存在有其存在的好的理由,因此,在有神论者那里,恶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上帝,而是正因为上帝存在,所以必然有一个恶之存在的好的理由,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探寻这个理由到底是什么。罗伊德博士将基于好的理由的神义论分为两大阵营,一方从工具论的角度看待罪恶,另一方则视罪恶为完全有害的。
  讲座期间,针对到场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罗伊德教授给予了热情、耐心的解答。整场讲座气氛活跃轻松,内容丰富充实,开拓了对基督教哲学感兴趣的同学们的理论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