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东海大学陈以爱主讲思勉人文讲座

发布日期: 2017-09-19   作者: 任虎  浏览次数: 38
  2017年9月13日下午,台湾东海大学陈以爱副教授做客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作“逯耀东先生的‘通古今之变’——以别传为中心的讨论”的学术讲座。陈老师从逯耀东先生,主要研究近代中国史学史及学术史,著有《中国现代学术机构的兴起──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中心的探讨》,在《历史研究》、《九州学林》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该讲座为思勉专题演讲第367讲,由历史系主任王东教授主持,历史系邬国义教授、李孝迁教授等教师以及相关专业研究生积极参与。
  陈老师以逯耀东先生的人生履历及学术生涯为权舆,指出逯氏坎坷的人生履历与其史学、文学研究与创作的内在联系,认为这种离乱情绪影响了日后对历史的考察,反映在他文学写作里的沧桑之感。从学术渊源来看,逯氏治学受鲁实先、劳榦、沈刚伯、姚从吾、李宗侗、牟润孙、钱穆、徐复观、唐君毅、严耕望诸前辈影响最深。其中,逯氏受沈刚伯“史学与世变”观念影响,重视魏晋时期在中国文化发展蜕变中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探讨魏晋史学思想与社会基础的研究,并关注到传统史学的“别传”体裁,即魏晋时期个人自我意识的醒觉,尊重和肯定个人性格,不再重视对儒家道德实践的表扬,而是偏重个人性格的发挥,以个人为主体的人物别传的形成与发展,是史学脱离经学独立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殊现象。魏晋时期“别传”所表现的社会色彩远超过政治意义,使得魏晋“别传”被赋予了特殊意义。最后,讲座以逯先生未完稿《残灯》以及对《哀江南赋》“古事今情”为例,阐述逯先生史学研究中隐现之“时代关怀”。在问答环节,陈老师回应了“近现代学术史研究的心得”、“陈寅恪先生著作中的政治关怀”诸问题,与会师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