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7日晚6点30分,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唐晓峰做客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人文讲座第391讲,在闵行校区思勉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空间的超越:古代都城地理思想”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罗岗主持,历史系、中文系、地理系等不同院系的众多师生参与了此次讲座,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讲座一开始,唐晓峰教授以两张学生宿舍的图像(凌乱的与整洁的)作为引子,引入对实然世界与应然世界的探讨,并且进入“怎样从自然生活进入理想生活”这一问题,唐晓峰教授认为,秩序在其中是十分重要的。他强调了人对秩序的追求,比如体现在地理学中对各类空间秩序——地点及其间的逻辑关系的研究;人类最重要的空间秩序就是城市空间秩序,尤其以都城的空间秩序最为突出。唐晓峰教授接着通过空间形态与人文秩序的关系来思考人类历史的发展线索,展示了从聚落到宫殿,再到城市的中国古代都城的图片,并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方正与整齐的特点。同时通过与罗马城与雅典城混乱的城市布局与形态的对比发出疑问:中西方都市的形态差异是否与文化、文明、思想背景有关?为什么在两种文明中,都城建设及其空间形态有着不一样的选择?
据此,唐晓峰教授引出了三个具体问题。第一个是中国方形城市的问题。他借助段义孚的相关论证,并结合中国古代的建筑特点解释了为何中国古人需要更大的方形空间。二是古代城市轴线的问题,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多个朝代的宫殿与城市的轴线,以及西方宗教化都城形态,唐教授推断轴线的出现、发展与礼仪的关系密切。最后,唐教授探讨了西方城市的放射状道路网,以及公共空间的大型城市雕塑,引出了有关城市地名景观的问题,并指出中国的地名文化受到中国对道德的崇尚与避讳等文化习惯的影响,从而与西方全然不同。
唐晓峰教授的讲授到此结束,在场师生就听讲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困惑向唐晓峰教授提问,大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互动。最后,罗岗教授以重申“人文地理是破解社会的一个重要视角”为结束语圆满结束了本次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