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晖教授做客思勉人文讲座讲演“考古资料与中国文字起源”

发布日期: 2018-04-27   作者:  浏览次数: 80

  2018年4月21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王晖教授做客思勉人文讲座第404讲,讲演“考古资料与中国文字起源”,报告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王进锋副教授主持。王晖教授首先介绍了古代学者对汉字起源的不同看法,认为“图画说”是正确的,“仓颉造字说”有合理之处。此外,当代学者提出的“刻画符号说”不符合形音义三结合的原则,在识读和传播中存在困难,早期文字只能起源于图画或图形。通过将甲骨文、金文与新石器时期文物进行比较,王晖教授提出“文字性符号”概念,认为是文字形成的过渡环节。在引用黄老太“黑网吧图”和高玉宝入党申请书等趣味史料后,王晖教授提出文字起源是交流的自然需求,不必将其神秘化,并对仰韶人面鱼纹盆和良渚黑陶罐作出新解。经过层层推理,王晖教授认为汉字起源大概有三个阶段,一开始是贾湖遗址出现个别象形文字,其次是仰韶文化时期出现象形、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最后是良渚-龙山文化时代(距今5500-5000年之间)汉字体系正式形成。提问环节中,王晖教授回答了关于“文字传播途径”、“仰韶尖底瓶用途”等问题,掌声响起,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