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关于1945年前后中美苏三边关系的研究很多,但通常都忽视了美国首次核试验的作用。2018年5月17日,吉田丰子老师做客思勉人文讲座,为师生带来学术报告“美国对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谈判的介入”。报告主要以1945年美国首次核试验为背景,探讨美国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谈判的介入问题。报告主要分为三部分。
首先,中苏在莫斯科开始谈判之时,恰逢美国决定在7月上旬进行核试验。考虑到核试验的成功会加强美国在大连问题上的发言权,谈判初期,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就向宋子文提出中美双方在大连问题上的“共同利益”问题,美国总统杜鲁门指示“适当时机”介入中苏有关大连问题的谈判,这里的“适当时机”与美国的核武器试验密切关联。核试验在波茨坦会议的前一天取得成功,核试验成功后,美国开始决策介入中苏条约谈判的问题。核试验负责人陆军部长史汀生向杜鲁门总统提出建议认为,在核试验成功的背景下,美国应该向苏联提出维护雅尔塔“密约”中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所规定的权益(大连和铁路)。美国决定核轰炸日本后,哈里曼向政府建议维护雅尔塔“密约”中与美国利益相关的内容,尤其是要在大连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据目前史料判断,美国政府同意了哈里曼大使的建议。
吉田丰子老师在第三部分中讨论了美国在核轰炸日本后直接介入的原因及介入的效果。
韩长青对吉田丰子分子老师的报告做了简短的评述,他认为吉田丰子老师的研究视角新颖,在目前的史料基础上采用新视角研究中美苏关系是值得提倡的研究方法。韩长青认为吉田丰子老师的判断需要注意美国大的战略考量,核武器的因素不可忽视,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对中苏谈判的介入还是需要进一步的细致研究。
最后,出席报告会的老师和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吉田丰子老师均予以认真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