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教授做客思勉人文讲座谈“陈映真思想的几个核心论旨”

发布日期: 2018-06-25   作者:  浏览次数: 31
  2018年6月14日下午3点,美国堪萨斯大学博士,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赵刚老师在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带来题为“陈映真思想的几个核心论旨”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罗岗老师主持。校内外众多师生聆听了此次学术讲座。
  2016年陈映真先生于北京病逝,2017年底《陈映真全集》(23卷)悉数出版。两岸学术界对陈映真文学、思想与实践的整体理解进入一个新阶段。此次讲座即是赵刚老师在阅读陈映真全集过程中,结合自身早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背景,对陈映真思想的内在连续性、核心论旨等进行初步的整理,试图对陈映真思想做“理论化”处理。
  赵刚教授在演讲过程中指出,陈映真从青年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观——社会认识论,赵刚教授称之为“反社会的社会认识论”。即:陈映真的社会认识结构有别于传统社会学的“压迫——反抗”的二元结构。在陈映真看来,反抗者与压迫者有时会形成一种“共犯关系”,反抗者会成为压迫自身的原因之一。他以陈映真小说《家》为例,指出小说主人公“欲对恶如何,必须介入那恶之中”正是陈映真对这一问题反讽式的思考。之后,赵刚老师重点谈论了陈映真“主体哲学”问题。在他的理解中,陈映真的“主体哲学”是分为个人和集体两个层面。在个人层面上,赵刚老师以陈映真如何克服“文革的冲击”所带来的幻灭感为例,分析陈映真在“后文革”时期对自身认识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在集体层面上,赵刚老师指出:台湾社会的殖民体制(体质),对于传统内涵的破坏,人民所处的主体“位置”被消解歪曲,是陈映真思考1980年代后台独运动崛起发展的主旨之一。最后,赵刚老师从正面谈了陈映真的社会认识论,在当代台湾社会,两岸分段,台湾殖民问题等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国”、“天下”所代表的“高”的政治基础和伦理意涵被取消,而这也是新旧殖民体制必须摧毁的对象,并且他以《忠孝公园》为例,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演讲结束后,赵刚老师和同学们热烈的讨论了关于陈映真研究的几个问题。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整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