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10月23日干春松:从“儒学第三期发展”看儒学史的叙述与建构(思勉人文讲座262)

发布日期: 2015-10-15   作者:  浏览次数: 11

主题:从“儒学第三期发展”看儒学史的叙述与建构(Look at the Narrative and Construction of Confucianism History from the Third Period of Confucian Development)
主讲:干春松(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持:贡华南(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时间:2015年10月23日(星期五)10:00
地点: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
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内容简介:
  牟宗三、杜维明和李泽厚的叙事模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最根本的不同在于牟宗三和杜维明具备一个基本的价值立场,即儒家思想即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中国未来的发展依然与儒家的发展是一体之两面;而李泽厚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社会存在才是价值发挥作用的前提,在中国的现实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当今社会,儒家作为积淀于人们思维方式中的“文化心理结构”,依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变量。基于这样的立场差异,他们对于儒家的未来前景的预期有着很大的不同,进而他们对儒家的历史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如果儒家存有一种“内在性”的视角,如果儒学第三期发展一定存在一个开端的话,必然要将康有为和章太炎作为起点。

主讲简介:
  干春松,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什刹海书院副院长。著有《现代化与文化选择》(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制度儒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重回王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保教立国:康有为的现代方略》(三联书店2014年版)、《康有为与儒学的新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等十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