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寻访被湮灭的台湾理想主义(Seeking the Vanishing Idealism of Taiwan)
主讲:蓝博洲(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主席)
主持:吕新雨(华东师范大学-康乃尔大学比较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
时间:2016年4月25日(星期一)13:00
地点:闵行校区人文楼5号楼一楼学术沙龙大厅
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内容简介:
台湾1950年代白色恐怖对受害者及其遗族的最大伤害莫过于通过整体社会长期反共的恐怖政治,让牺牲者的下一代与加害者站在一起,自动地逼使已经牺牲的父兄的政治信仰“转向”,进而否定他们牺牲的意义并取消他们的历史。 从这个观点来看,台湾的1950年代白色恐怖就不只是杀害多少具有理想主义信念的知识菁英与民众而已,它更破坏了日据以来台湾进步思想的传统,不管是哲学的、文学的、艺术的、乃至运动的理念,也因此它消除了台湾社会的良知与正义,以至于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长期陷入丧失民族主体性的可悲的虚脱状态。二战后的国际冷战与国家内战的双战结构,带给两岸人民的是民族分裂的历史悲剧。一个不懂得尊重历史悲剧的民族,最终还要受到历史老人的再度惩罚的!历史的真相虽然不一定能完全还原,但是,基于历史不能任其失落的认识,本讲座试图以历史讲述者的身份,把被淹没的挖掘出来,把被扭曲颠倒的倒正过来,共同克服民族分裂的历史悲剧带给人们的痛苦。这就是为了找回失落的台湾理想主义的认知。
主讲简介:
蓝博洲,1960年生于台湾苗栗。曾任杂志编辑采访,报社专栏记者和政经研究员,台湾“中央大学”新锐文化工作坊主持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东华大学驻校作家,台湾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计划主持人,时报出版公司“台湾民众史”丛书特约主编,TVBS《台湾思想起》电视节目制作人。1983年,就读辅仁大学期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87年初,加入陈映真先生创办的《人间》杂志报告文学队伍,从此展开迄今仍在进行的台湾民众史调查、研究与写作。是最早揭露与研究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历史的作家,已出书二十多部,主要著作包括《幌马车之歌》、《白色恐怖》、《台湾好女人》、《台共党人的悲歌》、台北恋人、台湾学运报告等。曾任台湾夏潮联合会会长、中国统一联盟副主席。现任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