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讨班旨在为博士生提供针对论文选题的讨论机会,以帮助学生完善论题,扩展思路,考量原始材料解读角度,以及选择可能有助益的理论框架。本课程无意取代学生各自导师们的指导,而是为学生们提供一个额外的讨论与思考的机会及视角,丰富他们在华东师大的治学研究体验。
授课:华盛顿大学 董玥 教授
授课时间:
(1)6月 29日、30日,7月 5日、6日,4次,每次2小时。
(2)9月,8次,每次2小时,共16小时,具体而为:9月4、5、6、7日,以及11、12、18、19日。
人数:上限12 人。
教授简介:
董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历史学博士;美国华盛顿大学 (西雅图)教授。学术著作包括 《民国北京城:历史与怀旧》(英文原著Republican Beijing: The City and Its Histories), 《走出区域研究》, 与他人合著或合编The Modern Girl Around the World, Everyday Modernity in China, 并有多篇学术论文。其研究着重于社会文化史, 城市史。
课程申请方法:对本门课程感兴趣的研究生需填写一份申请表。 申请表填写完毕后于2017年6月12日前,发送至:思勉高研院肖连奇,lqxiao@simian.ecnu.edu.cn,董玥教授将审阅每一份申请表,根据其内容和质量,以及学生论文研究主题与课程内容的相关性,确定名单。
教学方案: 课程将使用中文授课,如果学生有要求,也可以采用一些英文资料。上课采用美国研究生教学中惯常使用的研讨课形式,格外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参与。
课程将包含三个部分,六月至七月的四节课着重于学生论文研究主题讨论;夏季独立论文写作;九月份一个月着重史料解读及初稿修改。
(1)论文主题讨论。附有自身学位论文研究计划陈述的申请表将会分发给各位学生。每次课上,将讨论三至四位同学的论文研究主题。先由做报告的学生阐释自己的论题,再由董玥教授和其他学生提出问题、给出反馈、意见和建议。典型的问题包括:其他学者在此论题或相关论题上已做过何种阐述?有何种新史料可以使用?具体的研究计划:计划在何种大框架下阅读哪些材料?立足于现有的阅读积累,能够提出哪些新阐释?论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涉及该论题的新发现可能对我们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理解造成怎样的影响?
(2)史料解读以及初稿修改。 史料解读是本门课程第二期(九月)的核心。每位学生需将自身研究中使用的史料扫描或复印一小部分(2-3页)分发给授课教师和全体同学。课堂上,大家共同阅读评论彼此的史料。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具批判性地进行史料解读,并学习以后自己带学生的方式。九月份开学以前,把夏天写好的部分寄给董玥教授,九月份与董教授讨论修改。